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四省“头雁”沙龙聚西农 “老雁”带“新雁”话产业谋发展

2024-10-29 11:29:07   

“头雁”培育是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干事创业本领的有效途径,10月26日,正值杨凌农高会隆重举办之际,一场旨在深化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的“头雁”沙龙活动在位于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这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经验的传承与创新的接力。来自甘肃,新疆、贵州以及陕西四省的100多名“头雁”相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话产业、谋发展。

IMG_0008

作为首位分享的“老雁”,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头雁”思耀国围绕《从逐梦到筑梦、从他乡到家乡——开启西装泥腿子人生》这一话题,用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创业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开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历程。他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位聆听者的心田,激发了大家对于乡村振兴事业的无限热情。

IMG_0052

在随后的分享环节中,榆阳区“头雁”班园园、张建仁、刘勇、郭换换,以及来自贵州省的“头雁”代表左怀揖、秦夙等7位“老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及孵化带动能力提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做法,依次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老雁”的分享,情真意切,语言朴素,让人深受启发。她们的经验之谈,都体现着他们肩上的使命和担当,更彰显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丰硕的“头雁”培育成果。

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一股“新力量”,此次头雁沙龙活动的“新雁”阵容同样不容小觑,他们分别是甘肃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二期)的全体学员,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集体经济负责人培训班的全体学员。这些“新雁”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齐聚一堂,渴望从“老雁”的翅膀下汲取力量,展翅高飞。

IMG_0047

新疆“头雁”画月镜告诉记者:“听了‘老雁’分享的成功方法和创业之路,我受益匪浅。发展高质量的产品是方向,还要有二产的深加工,更要有融入三产的销售加品牌文化的注入。只有三产融合,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回去后,我要找到企业适合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从小而优做起,逐渐高飞。”

“从‘老雁’关于农产品加工的分享中,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像是不同农产品适合的加工方式和独特技巧,深刻感受到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博大精深。同时,对市场趋势的分析,也给了我们新的视角,启发重新审视这个行业,激发创新思维,思考如何将传统加工与现代需求更好地结合。‘老雁’的经历也是一种鼓舞,在面对农产品加工的复杂难题时更有勇气和动力。”在这场“头雁沙龙”活动中,甘肃“头雁”杨金旗收获满满;他还告诉记者“在产业发展上,‘老雁’的分享有助于完善我的加工流程,优化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其提到的市场趋势分析能指导我们调整产品方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老雁’分享的资源整合经验,能让我寻找更优质的原料供应和拓展销售渠道。还有风险防范部分,帮助提前准备应对加工过程中的原料价格波动、质量问题等风险。”

作为一名来自新疆的“头雁”,叶尔灭克·吐尔别克通过培训学习,对养殖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对记者说:“我深感收获颇丰,心中涌动着无数的感慨与思考。这场‘老雁’分享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对养殖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IMG_0044

记者了解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培训各类农业农村人才10万余名,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被教育部誉为“高校服务社会的一面旗帜”。并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作为新时期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纳入“双一流”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成立“头雁”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成立“头雁”专家委员会,开展专题研究。出台了学员管理、教学管理、导师管理等19项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培育质量。统筹优质师资,建立500余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师资队伍,配备专业导师、产业导师,研发“头雁”培育课程大纲、组织编写培育专用教材。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总共完成了8省、自治区“头雁”培育任务,在为榆林市榆阳头雁”培育中创新了“321+N”的“头雁”培育模式,在全国树立了标杆。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张小倩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