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14:28:47
近年来,张家乡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全县“双百千万”工程总体要求,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全乡花椒总量达到31.94万株,人均228株,建成一处花椒烘干加工车间,以一颗小花椒“麻”出了乡村振兴大产业。
支部引领,合作共赢带动。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兜底、群众积极参与,依托宝鸡、天水等周边市场,将农户采摘下来的花椒直接由合作社进行收购,解决花椒的加工与储存问题,同时以“精深加工”为载体,创新链式发展助产业多元,逐步研发花椒衍生产品,增加花椒产品附加值,促进花椒产业提质增效、花椒生产加工提档升级。
集体发力,兜底保障联动。利用民事直说、入户走访等方式,村“两委”干部大力宣传村集体以合理的市场价收购花椒、租赁花椒烘干设备的信息,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以合作社兜底收购价打消群众心中“货到地头死”、被收购方低价收购的“椒虑”。
干群齐心,拓宽销路互动。村党支部明确花椒管护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合作社统一收购烘干,保证产品的成色;干群合力积极对接周边市场,力争作为市场需求方的第一产品供应商;注册商标张家花椒,对产品进行包装销售;开发新产品花椒油、椒芽菜等,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已联系成都火锅料生产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进行销售;同时,通过电商、东西部协作进一步拓宽销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赚取差价。
下一步,张家乡将继续立足产业发展优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通过三种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一是支部领办。村支部把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无劳动能力或劳务能力弱的人群动员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收购、管理,进一步保证花椒品质。不仅让农民获得土地流转金,实现家门口就业,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联建共富。全乡5个村通过党建联建、产业联建,构建共生、共存、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资源整合、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抱团发展。三是能人带动。充分发挥“乡土人才”“致富能人”在技术、市场以及组织力等方面的优势,聘请卸任村干部、产业大户担任技术顾问,参与花椒加工车间经营管理,真正实现“培树一人、带富一方”目标。让张家因椒而美,农村因椒而兴,农民因椒而富,实现椒农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