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13:58:44
第31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宛如一场农业领域的科技盛宴,新科技、新农具、新质生产力交相辉映,折射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迈向更高高质量的蓬勃生机,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充满希望的农业未来图景。
新科技方面,记者在农高会各大展区的现场看到了AI技术、生物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前沿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落地生根的强大力量。从展馆内各大科研机构展示的一系列重大和优秀农业科技成果中,不难发现,农业科技创新已经深入到品种选育等核心环节。这些新成果是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如同点亮农业发展之路的明灯。例如,新型的玉米、油菜品种为提高产量和质量提供了可能,而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更是将农业带入精准化、智能化时代。传感器如同敏锐的触角,让农民能够实时掌握农作物生长的细微变化;农业机器人则成为田间劳作的得力助手,不仅能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更能在复杂环境中完成高难度作业,它们是农业科技化的生动体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新农具的展示是本届农高会的又一大亮点,其蕴含的潜力和前景不容小觑。从使用效果来看,智慧农机装备展上的新农具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型拖拉机等传统农机的升级版在马力和性能上更加强劲,能更高效地完成大面积的耕种作业,有效减少作业时间和人力成本。而果园管理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智能化机械更是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比如果园管理机器人,只需简单遥控操作,就能精准地在果树间穿梭,完成旋耕、施肥、除草等多项任务,大大减轻了果农的劳动强度,且作业的精准度和稳定性远超人工。采摘机器人则能通过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快速准确地识别成熟果实并进行采摘,有效避免了人工采摘可能造成的果实损伤,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商品率。这些新农具的使用,让农业生产更加精细化、标准化,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从市场前景分析,新农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对能够替代人力的智能化农机具的需求日益旺盛。一方面,大型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对高效、多功能的智慧农机有着强烈的购买意愿,这些新农具能够满足他们大规模、产业化的农业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于中小规模的农户而言,一些小型化、便捷化的智能农具也逐渐受到青睐,它们操作简单、价格相对合理,能帮助农户轻松应对日常的农业劳作。而且,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支持,新农具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其研发和推广也将进一步加快,有望在国内外市场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是本次农高会的核心主题和灵魂所在。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发布活动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这种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产业融合等深层次领域。农业不再是孤立的产业,它与工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像粮农集团展示的那样,农业科技服务与粮油食品工业等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升了农业产业附加值。这种新质生产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推动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
总之,第31届杨凌农高会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新科技、新农具、新质生产力正在合力重塑农业的面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新元素将如星星之火,在广袤的田野上形成燎原之势,开启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纪元,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更具潜力的产业,为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筑牢坚实的根基。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郭媛媛 白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