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 20:13:19
11月4日,由榆林市委宣传部主办,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和陕西日报传媒集团榆林分公司承办的“打造‘千万工程’榆林样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采访活动在榆林市启动。来自19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们齐聚一堂,深入榆林市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项目和乡村,实地探访榆林市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共同见证榆林市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本次活动的第一站采访团来到了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古塔新村,这个昔日的“穷山村”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榆林市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许治平的带领下,记者们了解了古塔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古塔新村聚焦现代种养殖业,创新实行“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成功打造了“四个千”(千亩小杂粮、千亩桑梓、千亩饲草、千亩大扁杏)特色农业产业带,年产值不断攀升。同时,由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导成立的杭庄泡菜厂,将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年产值达到了20多万元,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在乡村旅游方面,古塔新村更是独树一帜。通过打造“春赏花、夏摘果、秋观叶、冬滑雪”的乡村旅游金字招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投资1400万元建成的柳湾沟滑雪场,年吸引游客达20万人,旅游关联收入超过800万元,真正实现了冰天雪地变金山银山的目标。为开展生态绿色建设,古塔新村推进生活污水与雨水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打造乡村休闲新空间,使房前屋后的闲散空地焕发新生,让游客尽享田园之乐。
此外,古塔新村在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7年起,该村率先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通过“一拆三改、四区分离、六化同步”的建设模式,使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该村还积极打造农特产品加工品牌,激活二产增动能,并依托杏树文化旅游产业基础,开拓“旅游+”模式,丰富了三产的发展。
采访活动的第二站走进了榆阳区芹河镇前湾滩村,前湾滩村党支部紧扣村情实际,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推出“三五三五”工作举措,以党建为引领,用好庭院经济,推动村级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向“抱团组合”转变,闯出了一条抓党建、促产改、兴产业、办实事、惠民生的新路子。
前湾滩村位于榆林城区西7公里处,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种植多种时令水果。近年来,该村党支部立足区位优势,全面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特别是高品质的葡萄产业,已占有榆阳区周边市场一定份额,并运销到周边省市,具有卓越的市场竞争力。
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军华介绍了“五小经济”发展模式,即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等闲置资源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养殖和小民宿。这一模式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带动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同时,该村还注重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通过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融合,营造了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氛围。
近年来,榆林市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首要抓手,紧盯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重点,坚持一手抓示范引领、一手抓整治提升,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打造“千万工程”榆林样板。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