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刘强:“雏雁”终成“领头雁” 振兴路上绘新景

2024-11-08 16:21:24   

“为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是越干越有劲!”榆林市榆阳区旺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强在参加2024年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时,他满怀激情地参与了各项课程培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是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从一名创业“新手”蜕变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羊”,刘强在家乡的广袤田野中思考着、忙碌着、奋斗着,他牢牢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致力于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挖掘非遗名小吃,将具有乡土特色的农产品精心打磨、扩展规模、提升品质,与村民们携手共进,共同绘制出一幅产业振兴的壮丽画卷。

微信截图_20241107143708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刘强(右)抱着富硒红薯露出开心的笑容。

入行: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位于无定河东川交通要道的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贸易发达,商贾云集,兴商重教,自古闻名遐迩,被称为“旱码头”“小香港”。而在此出生的刘强,便是在这样的商业氛围中耳濡目染,使他对产业发展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

在涉足农业领域之前,刘强的主营业务集中在建材行业。“干了太多年的建材,干不动了。在给自己‘放假’期间,报名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农业培训课程。我当即就对农业产生了极大地兴趣。”刘强说。在听了几次课程后,他决定投身农业“一试身手”。

图片5

从大自然中寻找产业,是刘强在转型农业领域时的核心理念。“大自然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库,只要用心去寻找,就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他将目光放在了马齿苋、苦菜等“野菜”上,同时试验栽培富硒马铃薯、土豆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并立志实现‘北货南销’‘南货北销’的宏伟目标。

在刘强看来,这不仅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更是对家乡土地的一份深情馈赠。今年年初,刘强在家乡镇川镇红云村成功创立了榆林市榆阳区旺丰家庭农场。农场集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非遗地方名优小吃、销售等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综合体。

干农业,刘强尚属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手”,但在引领乡亲们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时,他却表现的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农村广阔天地,实干创造未来。我不仅要自己干得风生水起,还要带领周边乡亲们一起致富,让土地开出‘致富之花’。”刘强信心十足。

图片4

反哺:渐见曙光,回报桑梓

在刘强的农场里,劳作工人的身影忙忙碌碌,他们脸上洋溢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执着。“现在村里年轻人都选择去城里打工,留下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别看他们年纪大,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刘强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让漂泊在外的年轻人看到,只要用心去做,农业一样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

旺丰家庭农场占地180亩,主要种植有富硒红薯、旱田有机豆角、马齿苋等,并探索了马铃薯+野苦菜的套种新模式,使土地获得最大种植收益。刘强介绍,当前,农场里的富硒红薯产量最高,亩产能达6000斤左右,非常受市场青睐。

富硒红薯是由镇川镇刘家湾村村民任付飞潜心研究出的产物,并已成功注册商标“镇薯1号”。“该品种的薯块呈纺锤形、肉质细腻、味感粉糯,含硒量较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我们与刘家湾村合作,共同推动富硒红薯全产业链发展,助力红薯成为农民增收的‘金疙瘩’。”刘强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不忘带领更多村庄、更多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农户们是农村发展的根基,他们的参与和努力是产业繁荣的关键。”因此,他积极与农户沟通,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确保他们能够在产业中劳有所得、增加收入。

图片3

如今,刘强已带动16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每户每人增收达1500元,并成功联系企业开展“订单农业”,也时常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从“雏雁”蜕变为“领头雁”,刘强一直以一颗赤子之心,深耕在农业这片热土上,不断探索和实践乡村振兴新路径。

“今后,我要实现产业的品牌化发展,让独具陕北特色的农产品走出村庄、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刘强目光坚定,语气中透露出他对未来产业发展的规划和信心。“明年,农场产品的品牌商标就能定下来,届时我们要把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领路:前路可期,谋新求变

刘强常常说,学习,是进步的动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农场、为了乡亲们。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农业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从创立家庭农场到成为一只“领头雁”带动一群人,刘强一直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今年,他被榆林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训班录取的同时,又被陕西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录取,多次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专业知识。

图片1

在今年“头雁”培训第一期导师见面会上,刘强向导师询问了“如何提高马齿苋和苦菜的品质,将其做成兼具美味的特色的食品?”等问题,并得到了专家专业细致的解答。

“‘头雁’培训是一次拓宽知识视野、增长见识的宝贵机会,也是与专家交流的绝佳平台,更是与各个产业‘领头人’对话对接的难得机遇。”刘强说,此次培训他学习到了更多中药材的专业知识,对于下一步提升其品质、精深加工方面有了更大的把握。

培训结束,刘强将返回家乡,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把培训成果应用于“三农”生产一线。“下一步,在专注于发展农场产业的同时,要把更多农户吸引到农业产业链上来,实现农户增收、集体致富的‘双赢’局面。”刘强笑着说,2025年,他将启动助残帮扶项目,助力残疾人有活干、有钱赚,托起他们的幸福生活。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视频 仵佳伟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