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12:37:23
今年来,磨坝乡磨坝村坚持把深入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提升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抓手,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主动作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利益协调渠道、权益保障渠道,不断推进民事直说提质增效、走深走实,架起了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激发了群众主体意识的“创造力”,搭建了办好民生实事的“好平台”。
细心耐心“听事”——让传统水磨继续传承文化底蕴。自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行以来,磨坝村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积极搭建“现场说”和“网上说”两种平台,聚焦“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全方位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了“下情上达”的方便快捷和“上情下达”的及时高效,做到了让群众“话有处说、苦有处诉、理有处讲、事有人办、难有人帮”的良好局面。
“很久之前,磨坝沿河有十几处水磨坊,全乡群众都在磨坊里磨面,所以叫磨坝。但随着时代变迁,水磨逐渐被机器代替,大家现在都吃现成的白面,水磨因此遗弃,成为历史。我建议重新修建水磨房,让群众吃上放心安心的面粉。”磨坝村村民赵万华在民事直说会议上说。磨坝村民事直说委员会将其作为“村里事”加急事项列入工作台账,当即组织召开民事直说委员会会议讨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确定通过“联办”的方式,限时办理。
真心真情“议事”——让传统水磨撬动文旅产业发展。“说事”是手段,“办事”是关键,磨坝村通过收集线上线下意见建议后,在民事直说委员会上进行讨论决定,最终委员们一致赞同恢复水磨修建。并对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施工经费保障、用工情况、机械使用等进行商讨,确保事项办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水磨的历史,古老而漫长,上溯至三千年前的战国初期,人们发明了石转磨,之后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发明了水轮机。这样水轮机和石磨相结合,就形成了水磨。水磨也是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日夜旋转,可磨面千斤,不但节约能源,而且无污染。水磨建成后,可吸引广大游客驻足观赏,带动旅游业发展,让乡村旅游产业惠及更多村民,让水磨文化源远流长。
实心实意“办事”——让传统水磨留住健康饮食习惯。修建水磨房看似一件普通“小事”,但“民之所呼”连着党心和民心,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既要长做也要常做,只有认真细致、绵绵用力,才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办实事、解难事的“温度”,才能真正聚拢民心,从而得到群众信任。
修建传统磨坊刻不容缓,经汇报乡党委政府讨论,集体决定,利用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街道办协作资金9.5万元,多方筹措资金共计20万元,目前选址、勘察、设计、施工各项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群众对建设水磨房热情高涨,公益性岗位人员投工投劳3个、党员干部投工2个,并进行分组编队,以最可行的办法、最有效的方式、最直接的效果,计划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实现广大群众期盼已久的梦想,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磨坝乡磨坝村运用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为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模版,下一步,磨坝村将继续坚持把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真正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实事办到群众需要处,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