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20:56:32
2024年11月23日,陕西省传播学会在西安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谱写陕西新篇章"研讨会。会议由陕西省传播学会会长赵锦荣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管理部佟佳在会上致辞,强调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省社科联常委宋馨、李明德,新华社陕西分社冯国应邀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各会员单位、副会长、分会会长、有关理事、友好商协会代表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会议精神,就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来自陕西工人报社、陕西人大报刊社、华商报社、西安交通大学城市传媒学院、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城市经济导报社、西部大开发杂志社、旅游商报社、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西安交大二附院等会员单位的代表先后展开了研讨交流,分享了各自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传媒学院教授李明德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以技术变革为关键要素的革命性突破,新闻媒体需要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实现产业变革,提高传播效能。陕西工人报社总编田永刚表示,信息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巨变,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华商报社副总编张萍妹讲到,持续学习新质生产力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华商报已专门开辟相关栏目,通过一系列专题报道,展现了新质生产力在陕西的发展。延安市融媒体中心主任康龙提出技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表示要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以技术更新业态、丰富表现、促进融合。
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杨讲生谈到,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新闻传播领域,从新闻发现、生产制作到分发核查,均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搜索、机器人写作、个性化推送等技术提高了新闻效率和质量,但也带来挑战,如新闻人情味不足、信息茧房等问题。新闻工作者需深入实际、生活、群众,克服人工智能缺点,保持新闻原汁原味。新闻媒体、工作者、管理者需认清大势,转变观念,加快变革,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岗位短缺、隐私泄露、技术安全等风险,有效应对传媒变革,推动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
此外,文化艺术报社、农业科技报社、健康导报社等单位提供了书面材料,就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传播学会希望,各会员单位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积极推动新闻传播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齐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