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青海“头雁”风采 | 当好“带头人”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4-11-27 22:34:54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着力培育一支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以“头雁效应”释放“群雁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11月11日,青海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种养殖产业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班。本次培训采取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调研实践、“头雁”论坛、研讨交流等学习形式,开展导师见面会和帮扶指导,为“头雁”提供前沿性、导向性、系统性的专业指导,提升“头雁”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助力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挥毫泼墨,擘画出一幅幅充满活力的干事创业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41122162341

治多扎西村青年创业服务乡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文松保——“三产”融合促振兴

“我很激动能够来到西农学习,老师们的讲课内容对我们的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要把这些知识带回去,助力产业发展得更好,带动牧民增收致富。”治多扎西村青年创业服务乡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文松保在听完导师的讲课后,深感受益良多。

治多扎西村青年创业服务乡村专业合作社依托扎西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牦牛、藏羊、青稞等绿色生态种养殖业,并引进加工技术,生产牦牛肉干、藏式酸奶、青稞酒等高原特色食品。同时,依托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发展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民宿住宿等乡村旅游业,并建立了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为返乡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我们致力于将传统农牧业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扎西村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江文松保说。

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硕果累累”。“我们合作社里的青年们,都在为产业转型发展出力、出工。去年,我们在占地9亩的智能温棚里种植了十余种蔬菜,不仅解决了当地蔬菜供应难的问题,还带动村里9户牧民实现了增收。”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江文松保干劲十足,“我要带领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产业发展的队伍中来,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对于此次能够来到西农学习,江文松保深知,这不仅是一次提升自身的机会,也是助力家乡发展的宝贵机遇。“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产业的发展方向,今后,我将不断拓宽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将扎西村打造成为青藏高原上的乡村振兴典范。”江文松保自信满满道。

微信图片_20241122161911

河南县狼宁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仓央尖措——“畜”势勃发兴产业

“来到西农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和能力的升华。在这里,我深切感受到专家教授们的智慧与热情。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以产业为支点,撬动地方经济发展;如何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农牧业品牌;如何树立绿色理念,守护生态和谐与家乡幸福。”短短20余天的学习,让河南县狼宁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仓央尖措收获满满。

河南县狼宁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东部,该合作社每年承包草山达15000亩,社内牦牛存栏量达1300头,其中900头母牛在草山上散养,剩余400头在舍内育肥。

微信图片_20241122161905

合作社内还养殖了雪多牦牛,该品种是青海高海拔地区牦牛类群中极具特色的一支,是培育牦牛、肉牛新品种品系及发展犏牛的优良种源和重要资源基础,也是发展高原绿色生态养殖业和特色畜产品产业的宝贵材料。

“目前,合作社内有800多头雪多牦牛种公牛。雪多牦牛不仅产肉、产奶、还产毛绒,我们已与多个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增加雪多牦牛的附加值,让雪多牦牛变成百姓增收致富的‘金牛’。”仓央尖措说。

微信图片_20241122161916

此外,合作社还以“合作社+牧户”的模式推进“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要求、统一价格、统一商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我们通过引入科学养殖技术、完善加工环节,以及借助电商平台拓展市场,使得牧民的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合作社也已直接或间接带动30多户牧民增收。”仓央尖措说。

“此次来到西农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我要将课堂所学融入实际,把现代农业理念、市场思维和专业技能带回青藏高原,带动更多农牧民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谈及未来发展,仓央尖措说,“我要进一步扩大合作社发展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为牧民提供技术培训,共同推动家乡生态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241122162623

西宁市湟中区海子沟荣盛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建荣——念好“产业经” 走实“振兴路”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海子沟人,能够回到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带领父老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踏实。”刘建荣,是一位90后的“新农人”。此次,他来到西农参加“头雁”培训班,使他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020年,刘建荣毕业回到家乡,成立了西宁市湟中区海子沟荣盛家庭农场。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农场已初具规模。“农场现在种植有马铃薯、小麦、燕麦、油菜等农作物,种植规模达到了1000亩。”刘建荣介绍道。

返乡创业谋发展,致富不忘众乡邻。刘建荣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了5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带动了156户农民共同发展种植业,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从刚开始的经验不足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刘建荣认为,这都离不开学习和实践。

微信图片_20241122162629

在闲暇之余,刘建荣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培训,在培训中汲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他将这些知识带回家乡,不仅自己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还耐心地传授给周围的农户。他的行动不仅提升了自己农场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帮助了周围的农户提高了种植技术,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此次能来西农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荣幸,在这里,我可以跟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为产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刘建荣说,“我要把所学所得应用到产业发展实际中去,助力产业兴旺的同时,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微信图片_20241122162727

天峻照科家庭牧场负责人龙奔才让——科学养殖铺富路

“来到西农学习,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视野的开拓与思维的升级。此次学校规划了形式多样且生动的课程,让我看清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破解了家庭牧场在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在此次“头雁”培训中,天峻照科家庭牧场负责人龙奔才让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位导师的授课要点。

天峻照科家庭牧场成立于2023年,主营牲畜饲养和销售等,其草场面积达2009亩,养殖有高原牦牛40头、羊600只。“我们牧场配有饲草料储备1幢,储草棚1处,防疫注射栏、饮水机井等,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龙奔才让介绍道。

微信图片_20241122162752

为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照科家庭牧场将2009亩的草场精心划分为夏秋季草牧场和冬春季草牧场,通过季节轮流放牧,不仅有效保护草场,防止过度放牧,还确保了牲畜在不同季节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牧草,从而实现了草畜平衡,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此外,牧场还在经营管理上做到精细化和科学化。“我们对畜群结构经过精心设计,确保了繁殖力与生产力的最优组合,还会定期为牲畜进行全面的体检和疫苗接种,以提高它们的整体抗病能力。同时,注重饲料的选择与搭配,根据牲畜的不同需求,提供均衡的营养,确保牲畜健康成长,使得牲畜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龙奔才让说。

微信图片_20241122162723

“此次学习,我收获满满,学到了很多养殖方面的知识,我要用学到的方法与理念,赋能乡村产业,服务家乡发展,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龙奔才让说,“回到家乡,我要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更多牧民走向富裕之路。”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视频 仵佳伟 胡润田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