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17:51:01
走进两当县泰山乡,一幅山清水秀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乡村小道平坦宽阔,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的彩绘文化墙随处可见。那一句句孝老爱亲的标语、那一幅幅产业兴旺的画面,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村里的每一个人,一股“真、善、美”的淳朴气息扑面而来,这股风气的源头,正是那看似简单却充满力量的村规民约。
近年来,两当县泰山乡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和移风易俗中的引领作用,以“小村规”撬动乡村文明“大变革”。各村结合村情民情,采取“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共议”的模式,按照“易记、易懂、易行”的原则,由村民自己“提”,群众共同“议”,不断完善和修订,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村民的“文明指南”。
结合实际,让村规民约记得住。来到同心村纸房组,一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似一条丝带贯穿整个小组。遇到村民时,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也能感受到村民的热情。同心村是一个典型的混合居住的村庄,除了本村人以外,同时还居住着新崖村、中山村等部分住户。为强化管理,同心村村“两委”牵头起草了一份极接地气的村规民约,由村民小组通过召开小组会议讨论后定稿成型,由村民代表们签字确认后开始实施,覆盖全村所有居住户。为了让村民记得住,各小组除了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宣传外,还在村里的各种场合都会再进行强调。通过一纸村规民约,同心村在人居环境和村庄管理上实现了质的提升。
强化约束,让村规民约管得住。为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破解村规民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现象,让村规民约真正“硬”起来。泰山乡各村制定了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将赡养老人、子女教育、婚丧喜庆、环境卫生、邻里和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针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抵制和约束内容,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泰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指导8个村不断对村规民约进行适时修改完善,确保其具有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村规民约从虚到实、从宣传到落地再到生效,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目前,8个村均修订完善了符合村情实际的村规民约。
比学赶超,让村规民约立得住。聚焦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弘扬优良传统,让村规民约覆盖群众所关心的事项。泰山乡兴桃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在制定村规民约时,除了常见的村容村貌、邻里关系、移风易俗等内容外,还细化村里的“生态绿化”等条款。该村村规民约要求各村民小组要积极参加村上有关文化旅游相关的各类培训,用好所学知识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此外还开展“红黑榜”评议制度,实行积分制管理,有效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形成比学赶超、遵规守约的浓厚氛围。
“今年来,我们针对村庄环境卫生问题,把‘门前四包’,公益性岗位清扫等制度写入‘村规民约’中,群众大会上村民们一致同意执行,彻底解决了垃圾清运和环境清扫问题,现在大家看到村里变美了,都舍不得丢一根烟头了。”看到村里的新变化,新崖村党组织书记何忠华开心地说。
在泰山乡,村规民约不是一纸空文,它是集全乡干部群众智慧的成果,是一颗“约束”良好风气的种子,只有把它融进群众心里,才能让村规民约更有力度。如今,泰山乡家家比收入,户户比卫生,人人比孝敬,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乡村发展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喜人景象。(王霄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