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19:15:57
12月4日,随着陕西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育班第二期(蔬菜、食用菌、茶叶、苹果、葡萄产业)学员赴浙体验式教学顺利结束,标志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的陕西省2024年“头雁”项目培育第一阶段校内集中培训圆满收官。
2024年,受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陕西省生猪、家禽、肉羊肉牛、苹果、葡萄、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粮油10个主导产业,总计600名“头雁”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任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研究部署,在总结2023年“头雁”项目培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遴选“头雁”所从事的产业情况,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广泛征求意见,开展需求调研,科学制定培育方案。在组织管理方面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强管理。经过历时34天认真组织“头雁”项目培育第一阶段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培育成效。
成立陕西“头雁”项目培育实施工作专班,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头雁”项目培育任务
育前制定陕西“头雁”培育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多次召开“头雁”项目实施专题会议,细化工作、压实责任。育中时刻紧绷决战之弦,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有力有效开展培育项目各项工作。
专题工作会议
按产业组班精准施策
聚焦学员需求和班次主题,分别组建生猪、家禽、肉羊肉牛、中药材、粮油、蔬菜、食用菌、茶叶、苹果、葡萄10个主导产业11个培训班次,按需设置课程。
与会领导授班旗
多学科、多专业、懂产业、高水平师资高水准施教
邀请陕西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家禽产业技术体系、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奶山羊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豆类产业技术体系、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石榴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经济技术体系、农业机械产业技术体系、耕地污染防治产业技术体系等十七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岗位专家为主讲教师,和具有多学科、多专业、懂产业背景的,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知名专家、专业导师、政策讲师,共计70名为培育班授课。
“多元一体”培育教学深度实施
采取“多元一体”培训教学法。即专题讲授、案例教学、调研实践(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头雁”论坛、导师面对面、成果分享、汇报演出等多元化方式进行系统培育。
科学制定教学内容
在培育内容遴选上采取理论前言知识引导与高新技术知识技能传授相结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陕西省“头雁”遴选情况,主要结合陕西省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生猪、家禽、肉羊肉牛、中药材、粮油、蔬菜、食用菌、茶叶、苹果、葡萄产业,围绕培育目标,按照理论与政策法规块、产业发展及专业技能提升、生产经营理念及品牌打造、素养与能力拓展等四大模块设置教学内容。
合理选择调研实践教学点
通过育前考察调研实践教学点,精选出省内35个教学点、省外10个教学点作为2024年“头雁”项目培育班的调研实践点。旨在使学员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丰富其感性认识,加深其对课堂讲授的理解,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自身联农带农能力。
调研实践掠影
精准开展指导服务
两期培育班,召开两次导师见面会,共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33名相对应专业的导师,面对面交流,共话产业振兴。旨在通过“头雁”导师面对面活动的组织,以更快的速度使导师和学员熟悉,以便导师为学员们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技术指导与产业规划支持。今后,每位导师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头雁”学员进行为期1年的全程帮扶指导,以提升“头雁”学员的产业发展能力和致富带动能力。
“头雁”产业发展经验分享
两期培育班,共遴选出21名优秀“头雁”上讲台分享产业发展经验、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及表达自己知农爱农情怀。
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给“头雁”学员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合作的平台,促“头雁”学员加快自身产业发展,增强联农带动能力,激发“头雁效应”,进一步发挥了优秀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头雁”论坛学员风采
素质拓展教学齐跟进
沉浸式教学
大学体育课
汇报演出
据了解,对于陕西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严格按照“4321+N”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系统培育。在实施第一阶段时,已给每名“头雁”配备一名专业导师,给予“头雁”提供前沿性、导向性、系统性的专业帮扶和指导。下一步将根据第一阶段培育期间对“头雁”学员的摸底了解,优选出一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管理状况良好,产业有一定规模,热衷联农带农,并重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交流合作的“头雁”学员单位设立为“头雁”工作站,协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导师团上门帮扶指导一列活动的开展等。
通讯员 王健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