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9 06:35:17
11月30日,当太阳微微升起的时候,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头雁”刘强不顾寒冷,早早地来到自己的羊圈。他抱起一只萌态十足的白绒山羊小羊羔,仔细观察,看看这几天长高没有。他坚定有神的目光里,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刘强是榆林市榆阳区旺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榆阳区第三期“头雁”项目学员,今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头雁”培训学习。
返岗后的刘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带农户,谋产业,每天都在忙碌中。除养殖业外,他还带动160多户村民种植富硒红薯、旱田有机豆角、马齿苋等,做订单农业,每户每人增收达1500元。
镇川镇党委书记刘强如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共有6名头雁和11名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推动联农带农机制,带动了240余名群众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镇川镇地处榆林市榆阳区最南端,美丽的无定河穿境而过,是全国有名的商贸重镇,陕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素有“旱码头”的美称。镇川镇商贸业辐射陕北、内蒙古、晋西、冀中、宁东、陇东六省市共计50多个县(市),摘取了陕北商贸“第一镇”的桂冠。
近年来,镇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致力产业振兴创新发展,“三农”工作稳步前进。镇川镇学习并应用“千万工程”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通过“划行规市+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模式,促进镇川干炉、碗饦和粉条三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成功实现了“三产业三过亿”的经济指标。
镇川镇承担起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镇实现了粮食种植总面积1.8万亩,并以永康村千亩农业示范园为引领,种植高粱1200亩,在刘家湾村种植富硒红薯300亩。此外,还在榆林市率先成功试种山地生姜50亩,这些创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
深度开发人文历史资源,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镇川镇加强景区社会化运营的管理,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成国家级4A景区——黑龙潭游客服务中心。深入发掘悬空寺·罗兀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持续推进“三坊”(作坊、食坊、客坊)建设,不断优化游客体验,精心打造镇川精品旅游路线。
不断增强自然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镇川镇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污染防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实现美丽镇川建设。
镇川镇还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高速路口、葛村拖机道等绿化项目。投资超过500万元修建了高沙沟、侯方渠、陈家坡的防火道路,有效管护森林资源2万亩。建设公益林1.2万亩,义务植树2.2万株,并对242国道镇川段以及朱寨、秦芦等村的道路林木进行了抚育,全力推进森林乡镇建设。
“下一步,镇川镇将重点培育‘头雁’,引进‘头雁’,留住‘头雁’,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政府服务‘头雁’,推动‘头雁’带农兴镇,共同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刘强如说。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胡润田 仵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