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冬闲棚”巧变冬忙“金窝窝”

——陕西永寿县常宁镇豆灰村果蔬大棚探索冬季增收新路径

2024-12-17 09:23:30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齐巨儒    通讯员   巨斐斐  严思雨

12月12日上午,网络达人“杨家妞”在陕西省永寿县常宁镇豆灰村的果蔬大棚内,通过手机镜头向全国观众直播展示了成熟饱满的西兰花。这一场景,正是豆灰村果蔬基地冬季丰收的生动写照。

446cf6413af72853709cd6cc9f5939d

 “双十二”当天“杨家妞”在果蔬基地直播销售西兰花

据统计,“双十二”当天,电商销售西兰花2000余斤,每斤价格5元,销售额1万元左右。“西兰花已经开始采摘售卖了,它不仅品质上乘,而且经济效益显著,生长周期短,也适合现在的生长气候,预计产量能达到3万斤,按照市场价每公斤10元,今年产值约15万元。”果蔬基地负责人杨敏介绍。

据了解,豆灰村果蔬基地共占地40亩,拥有13个日光棚和4个温室大棚。如今,冬季的大棚内不仅西兰花长势喜人,黄皮椒也硕果累累,新品种“糖珀琥”圣女果也陆续成熟。很难想象,这片曾经连续5年作为“冬闲棚”的土地,如今已变成了冬忙的“金窝窝”。

2019年,豆灰村“两委”尝试发展大棚“经济”,但由于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冬季大棚多处于半闲置状态,只能种植一些菠菜、萝卜等常规蔬菜,但这些蔬菜市场价低,品质难以控制,销售困难。

面对这一困境,豆灰村不得不进行一场产业“革命”。他们外出学习取经、聘请能人联营、邀请专家指导,并探索多元模式销售。同时,他们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用,实现一地多用、一年多季、一季多收的产业发展模式。

在夏秋大棚种植探索成功的基础上,豆灰村压茬推进,充分利用“冬闲”空档期,尝试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优化种植结构。他们邀请农技人员到基地周期查看果蔬生长情况,结合农情“开药方”,对大棚提前进行加固检修、做好大棚增温保温、病虫害防护等工作。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豆灰村终于打破了冬季“种不好”“卖不出”的“魔咒”。村党支部书记豆俊县表示:“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健康和品质安全,我们计划推出礼品果蔬盒和‘实惠菜篮子’,既丰富大家的消费体验,又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今年冬季还有5个当地群众在基地务工,有周边群众来学习冬管种植技术,大棚真的快变成‘金窝窝’了。”

豆灰村果蔬基地的成功,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找到了新路径,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学习新技术的平台。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严格控制了农村集体经营风险,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齐巨儒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