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4万!“头雁”带动缘何火出圈

2024-12-17 15:59:13   

“今年来家庭农场培训学习的学员累计已有4万人次了!”11月30日,思耀国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就说起了今年“成果”!他灿烂的笑声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20241217161527952-96-af6d0.png

“榆林市榆阳区及周边各县(区)各乡镇党委书记、各村支部书记,以及家庭农场、家庭农场负责人都来学习了。还有山东、宁夏、河南、内蒙古、四川等省(区)的农业农村部门、农业科技部门,特意组织学员来学习培训,每周都有,有时一天要来两三波学员。”思耀国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头雁”、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主,他一边说一边扳着指头算了起来。

“头雁”带动缘何火出圈?

20241217161705236-95-18592.JPG_scale_.jpg

“你看,这是家庭农场的千亩种植基地。”随着思耀国的指引,一片望不到头的试验示范田呈现在眼前,阳光里收获后的玉米秸秆茬闪闪发光,一台巨大的平移式灌溉设备静静地矗立在远处。

20241217161810818-97-7f5ff.JPG_scale_.jpg

“咩!”走近肉羊超标准化示范场,就听见羊的叫声。“昨天内蒙古的客商购买了300只羊。”思耀国边走边说。来到羊舍,他敏捷地钻进去,一群萨福克羊飞快地跑了出来围在身边。

“全程化农机具应有尽有。”思耀国打开了农业机械仓库大门。只见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覆膜机、残膜回收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打捆机、土豆收获机等30多台机具排列整整齐齐。他熟练地介绍起了每台机具的功能和用途。

“这就是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库,主要为周边群众提供服务,解决了农产品贮藏难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来到一排崭新的车间前,思耀国介绍说。

“农场有种植、养殖、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和仓储冷链,还进行科普知识指导,把农文旅融合在一起,让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2年,思耀国成为榆阳区首批“头雁”学员,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培训学习。“带动一片,致富一方。我深深知道了自己肩负的担当和使命。”

“家庭农场服务带动周边农户,耕种面积达3.5万亩。2023年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为群众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生产经验。”思耀国说,“‘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融合发展模式,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国农学会组编的《高素质农民科普工作典型案例》录入。”

回乡创业,沙土变良田

思耀国生长在陕蒙交界的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魏家峁村,这里是典型的风沙草滩区。

20241217161443788-50-62374.png_scale_.png

2011年,榆林市榆阳区提出“鼓励农民返乡创业”的号召,点燃了思耀国儿时建设美丽家乡的梦想。他毅然回乡创业,克服重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扎根在沙土地里。

2014年,思耀国成立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2016年成立了思路农机农民专业家庭农场,建成占地1200亩的种植基地。通过整理土地、改良土壤、兴建水利设施、建设农田道路,把撂荒地改造成了水浇地,变成了高产粮田。还采取种养结合,种植和养殖相互促进,各产业齐头并进主产业发展模式,种植玉米、马铃薯,当年实现净收入50多万元。

20241217161528245-94-b8b49.png

家庭农场建设1000多平米的养殖大棚,引进白绒山羊、湖羊,品种有萨福克、杜波,杂交选育适合陕北饲喂的湖羊新品种。

20241217161516739-11-e4366.png

家庭农场依托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再依托养殖业发展机械化,彼此相互依存、融合,从而开启循环发展养殖新模式。还建设了仓储冷链物流分解场、保鲜库、通风库、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库近万平米,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延伸了产业链。

家庭农场通过改善沙土地耕作条件,配套良种良法、结合种养循环、赋能科技服务,发展粮食规模化经营,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走出一条“沙土变粮田,种养富万家”的发展之路。

“田间课堂”,新技术传递一线

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了榆阳区耀国科普兴农分队,思耀国作为分队队长,将自己近年来参加全国各类专业培训的知识带回家乡,通过在种植养殖基地开设“田间课堂”,为周边农户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20241217161516051-16-ad62b.png

思耀国对养殖户、种植户等开展面对面指导,以培训课堂为纽带,引进全国专家团队与农户建立长期联系,持续把新技术、新理念传递到乡村一线。

目前,共为周边省市、乡镇的120多个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冷链存储、农产品销售、优质产品推荐等服务。培育了一批农村科技示范户,形成了“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 基地带全村、全村辐射乡”的良好局面。

20241217161528627-97-a13da.png_scale_.png

“下一步要打造农产品市场中心,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采访中思耀国说。他计划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自觉主动地肩负起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的重任,发挥联农带农兴农富农作用,真正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头雁”。

20241217161541910-36-d8ad3.png_scale_.png

202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家庭农场成立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发展专家工作站,还被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确定为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多名“头雁”导师常年深入农户,大专家带动小专家,小专家带动“土专家、田秀才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

目前,耀国家庭农场已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教授专家10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800余人,带动指导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17家。在联农带农方面,共带动120多家村集体、1100户农户、1万余人致富,为群众创收增收55万元。

三大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榆林城镇化水平提高,大批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普遍存在缺技术、缺机械、缺劳动力的“三缺”难题。耀国家庭农场融合创新发展方式,有效解决农村“三缺”难题。

创新开展订单农业,为服务对象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提升效益。还通过回收秸秆、粉碎青储,解决了秸秆焚烧的污染问题,户均每亩增收300-500元,家庭农场年收益15万元。

20241217161516253-79-6eb4e.png

创新农业服务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家庭农场引进玉米和马铃薯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湖羊新品种。引进配套技术,提供地膜玉米增密度技术、春玉米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湖羊养殖集成技术。通过示范,向服务对象推广,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创新农机农艺结合,使用农机新技术,采用精量播种、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建设高产田块,通过农艺与农机作业相结合,服务周边农民开展机械化生产。

20241217161439562-53-4a58f.png

创新购买了10架农用无人机,培训无人机飞手120多人,提供植保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仓储社会化服务,全产业链服务开启了“面朝网络,背朝‘云’”的数字农业新模式。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履行社会责任。家庭农场推行“借羊还羊”模式发展养羊产业,承担养殖风险,让利农户,形成了良性循环,带动周边村10多家经营主体养殖规模达到1万只以上,致富带头效应明显。

20241217161439737-50-6ff49.png

通过创新,家庭农场发展了新质生产力:改善沙土地耕作条件,配套良种良法、结合种养循环、赋能科技服务,发展粮食规模化经营。

创新也让家庭农场增加了效益,实现全程机械化,走出一条“沙土变粮田,种养富万家”的发展之路。

思耀国在技术服务和联农带农增收致富方面的突出贡献,受到了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充分肯定。

20241217161535228-41-50f09.png_scale_.png

2024年8月,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聘请思耀国为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跟踪服务教师。同年9月,榆林市农业农村局聘请思耀国为榆林市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

20241217161501205-42-3e20f.png_scale_.png

农场也因此荣膺多项荣誉:2021年入选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思耀国也成为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陕西省首批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名师、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榆林市科普兴农分队队长、榆阳区十佳高素质农民、榆林市人大代表、榆阳区政协委员。

“下一步,计划让群众多成立家庭农场,引导群众注册农产品商标,有了商标就有了价值。农产品经过这样的‘包装’,相信价值会越来越高。”思耀国说。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胡润田 仵伟佳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