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传承榆阳美食助力乡村振兴 | “头雁”万红梅的故事

2024-12-17 19:56:28   

“榆阳北草地已快失传的传统特色美食,我要通过饮食文化传承下去。”11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万红梅,平淡的话语里,饱含着对家乡无限的热爱和眷恋。

“回家乡”传承发扬地方特色美食

2016年,已从事餐饮、酒店管理行业十几年的万红梅,毅然辞去内蒙古乌审旗一家5000多平米的生态园林酒店总经理职务,回到老家榆阳区创业。

IMG_0264

万红梅结合自己的特长,创办了营业面积300平米“北草地家厨老味炖肉馆”,主要是传承榆林北草地传统特色美食,发扬美食文化。

IMG_0269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饭店现有员工12名,每天客流量约150人次,年度营业额达400余万元。

“将家乡传统美食与蒙餐相结合,让‘家厨老味’迅速在榆林餐饮市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带领家乡村民增收致富,为拓展榆阳特色美食市场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万红梅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关注度的日益提高,作为一名餐饮人,我觉得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确保食材的质量和安全。”

这是万红梅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开一家真正具有家乡味道的传统特色炖肉馆的初衷所在。

“为了让顾客真正吃到‘家’的味道,加工和烹饪技术的提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食材的选用,为顾客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绿色的有机食材。”

通过实践,万红梅深深领悟到,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确保食材的质量和安全。与其购买市场上昂贵的有机蔬菜,为什么不直接将原材料的种植放在老家,让村民帮忙种呢?这样,蔬菜的成本也就下来了,自己还能随时查看,食材的安全和营养不也更有保障吗?

万红梅多次到周边调研,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在自己的家乡榆阳区马合镇及周边乡镇与农户们合作,建立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以及土猪、土鸡、草地牛羊肉类供应基地。

万红梅与乡亲们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要求大家种植纯天然、无污染蔬菜,施加有机肥,不打农药。

IMG_0272

为了更好地保障蔬菜品类丰富,万红梅特意帮助乡亲们引进了许多新品种蔬菜,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指导种植。她村里的几户群众与“家厨老味”达成了长期供应合作协议,收购价格也高于市场零售价,村民收入大大增加。

“细研究”精心把握菜品质量

在万红梅看来,一道精美的菜品呈现在客人面前,不仅要有好的味道,还应该是艺术品。

为了更好的把握菜品质量,万红梅经常出去考察学习,结合蒙餐和榆阳北草地方特色菜的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菜色的搭配、储存,何时出锅、下料,万红梅都亲自把关、过问,确保客人吃得好、吃得香。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口味也发生着变化,饮食喜好和习惯也有所变化。只有不断研究新菜品,才能适应当前人们丰富多变的口味。特色菜品风干猪排、手扒肉、风干羊肉等菜品深受广大食客喜欢。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家厨老味”的美食不仅深得顾客喜爱,还多次在榆林市厨艺大赛中获奖。

“小饭店”助农增收致富促振兴

一直以来,万红梅怀着“一人富不是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的发展理念,通过“家厨老味”带领家乡多户村民共同发展致富。

2024年,万红梅成为榆阳区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学员,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培训学习。导师的谆谆教导,让她思想认识和观念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她也明白了“头雁”要“带动一片、致富一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担当和使命,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更加强烈。

IMG_259

万红梅给家乡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让大家养殖、种植不再发愁销路,还赚到了钱。饭店每年使用村里的2万多斤羊肉、1万多斤土猪肉、5000多斤草地牛肉,还有8000多斤土鸡等畜禽产品,共带动种养殖农户50多户,这些农户的收入由原来每年几万元提高到十几万元。

IMG_260

几年来,还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带着和她一起出来创业的一个姐妹,让她成为股东。由原来每年收入几万元,现在工资加分红年收入几十万元,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

万红梅图 (1)

厨师李旺喜,以前外出打工当厨师,工资很低,万红梅了解情况后,请他过来成为合伙人,还经常安排他外出学习新技术、邀请名厨到店指导,目前,李旺喜工资加分红每年收入超过35万元。

饭店的服务员多数是万红梅老家人。她们的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找工作过程中经常碰壁。万红梅主动邀请她们来店里工作,工资标准也高于同行业岗位,还进行了系统培训,让大家开阔了视野、提升了专业服务技能,更提高了经济收入。

对于万红梅而言,“家厨老味”不仅是一个传统榆林美食店,也是对家乡情的一个寄托,更是发扬榆林美食文化的一个载体。

“榆阳是我的根,即便漂泊多年,我依然想着回家乡发展。”万红梅说。

在为饭店雅间起名时,就想到了借用榆阳区各乡镇的名字来命名,让大家坐在包间里就像回到了老家一样,吃家乡菜,怀故乡情,让传统文化与传统美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也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更了解榆阳乡土文化。

2024年10月,万红梅作为榆阳区“头雁”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三十一届杨凌农高会。她带来的榆阳草滩地区风味美食,让观众赞不绝口。

“在传承传统美食的道路上,带领家乡群众创业致富,让大家的日子像蜜一样,一年更比一年甜。” 万红梅坚定的说道。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胡润田  仵伟佳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