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08:00:47
乡村振兴,“头雁”领航。12月19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五期培训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班。
榆阳区委副书记王新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徐海,榆阳区财政局局长张敏波以及参训学员出席开班仪式。榆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郑永欢主持。
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第五期培训班,是按照《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遴选了61名干得好、潜力大、后劲足、能带农的“头雁”开展培训,以形成“乡村振兴、头雁领航”崭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本期培训有理论学习、案例剖析、调研实践和现场教学等环节,兼顾理论与实践。
王新刚强调,榆阳是能化工业强区,也是现代农业大区,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凸显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要珍惜学习机会,提升能力素养,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学习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练就“头雁”本领,担起“头雁”责任,不断提升新形势下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要秉持知行合一,加强实践锻炼,善于创新,善于分析研究新问题。在智慧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现代生产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方法;在提高单产、优质高效、品牌发展上勇于打造新亮点;在产销对接、市场运营、联农带农上探索开辟新路径,因地制宜走出适合榆阳区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聚焦深耕细作,服务“三农”发展,示范引领,服务拉动,辐射联动,担起特殊的使命,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实干笃行,做能力过硬、技术过硬、实绩过硬的“土专家”,带动周边群众找准发展产业,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在更大范围发挥“头雁”示范带动作用。
徐海指出,针对本期培育项目,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从榆阳农业产业实际需求出发,在不断总结前期培育经验、优化完善培育方案的基础上精心安排,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道德高尚、专业技能优秀、管理能力突出、相关知识够用”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头雁”队伍,助推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榆阳区制定了服务和激励“头雁”发展的五项措施,既平台搭建、政策扶持、金融服务、培育扶持和激励保障,以更好帮助“头雁”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产业发展能力、生产实践能力,以及联农带农辐射能力。还优先推荐“头雁”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和村级后备力量人选,让“头雁”更有“政治地位”。今年“五一”,10名“头雁”被评为区劳模;10月份丰收节,表彰了10名“十佳头雁”;11月在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工作推进会上,再次表彰了20名优秀“头雁”。
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榆阳区抢抓机遇,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实施该项目,走在了全国“头雁”项目培育前列。形成了“高位谋划 区校合作 育训结合 综合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榆阳模式,树立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的标杆。
经过三年的努力,榆阳培育了200名“头雁”,助推317个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20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和初加工企业培育壮大、3000多名农户增收致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榆阳区创新成立“头雁”发展联盟和专家工作站,建立了“头雁”培育及跟踪服务平台,拉近了专家和“头雁”学员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持续加强对“头雁”的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的新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校地合作共赢,放大了“头雁”培育效果。还通过“教育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模式深入加强校地合作,校地双方在产业发展、技术推广、服务民生、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务实合作,为榆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区建设助力赋能。
王新刚、徐海为培训班颁发入学纪念卡、授班旗。学员代表、榆林市天之牧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王林作表态发言。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视频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