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21:03:47
在陕西西乡农商银行私渡分理处,有这样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资深客户经理——史晓林。他宛如一颗璀璨却低调的星星,以近 30 年的坚守与奋进,在农信事业的漫漫征途中留下了深刻而动人的足迹。
精准走访,踏遍乡村之路。史晓林,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始终坚信 “实践出真知,脚步量民情”。每日清晨,他都会仔细整理好装满精准匹配客户台账资料的背包,那背包的肩带,因多年的使用已微微磨损,却如同他对农信事业的执着一般,从未有过丝毫松懈。无论骄阳似火还是风雨交加,他都坚定地踏上那蜿蜒的乡间小路。有一次,在炎炎夏日,酷热难耐,乡间的小路被太阳烤得发烫,他的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然脚步不停,一家一家地走访农户。每进入一户农家小院,他都会先憨厚地笑着,用质朴的方言与农户拉家常,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需求与担忧。他常常坐在简陋的农家小院里,在斑驳的树影下,为农户们详细讲解金融知识,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一笔一划地在本子上计算着最适合的金融方案。遇到农户对一些条款心存疑虑,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让农户们理解透彻。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他与包片村组客户之间建立起了如同家人般深厚且稳固的情谊。一位老农户曾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晓林啊,你就像咱自家的亲人,有你在,咱心里踏实。” 他用自己的行动,将乡村金融营销业务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完美诠释了一位老员工在熟悉领域不断深耕、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倾心服务,守护乡民之心。史晓林同志在日常工作中从未局限于信贷业务的范畴。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一位老人在柜面办理业务后,不慎将钱包遗失在柜台。史晓林发现后,心急如焚,因为他知道,这可能是老人辛苦积攒的养老钱。他迅速查看老人的信息,发现老人没有手机等便捷联系方式,当机立断联系当地村委。在等待村委回复地址的过程中,他坐立不安,不停地在柜台前来回踱步。得到地址后,他立刻驱车前往老人家中。一路上,他心急如焚,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老人焦急的面容。到达老人家中时,老人正满脸焦虑地在门口张望。史晓林赶忙上前,将钱包递到老人手中,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走进屋内,发现老人独自居住在简陋的房间里,生活设施十分简单。他心疼地坐在老人身边,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轻声叮嘱老人出门一定要携带好随身物品,最好能找邻居陪同出行。他还细心地检查了老人家中的电器设备是否安全,临走前,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纸条上,告诉老人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联系他。他用这份超越业务范畴的关怀,如春风化雨般润泽着私渡镇每一位乡民的心田,赢得了客户们对西乡农商银行死心塌地的信赖。他始终坚守着 “服务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践行着 “四心银行,润泽三秦” 的庄严使命,彰显老员工对职业操守的坚守与升华。
诚挚营销,传递农信之声。无论是在柜面忙碌的间隙,还是下乡走访的途中,史晓林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农信产品的机会。在2024年“新禾行动”的号角吹响之际,他敏锐地捕捉到柜面业务量激增背后的营销契机。有一天,柜面客户络绎不绝,他从早到晚都没有休息片刻,始终以热情洋溢的笑容在大厅迎接每一位客户。他一边高效地引导客户办理业务,一边巧妙地介绍农户授信业务的优势。一位年轻的返乡创业者在他的耐心讲解下,对授信业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史晓林立刻为他详细办理相关手续,从资料审核到额度评估,他都亲力亲为,最终成功引导这位创业者办理了授信业务,并现场体验用信。通过这样的柜面转介绍,他在当天就成功促成 15 人办理农户授信业务,其中 10 人当场体验用信,为行动的第一阶段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下乡时,他更是不辞辛劳,背着宣传资料,走遍每一个村庄。在一个春节前夕,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他抓住这个机会,在村里的集市上摆起了“金融小课堂”。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村民们介绍银行近期的电子银行特惠宣传活动和最新理财产品。他现场演示电子银行的便捷操作,吸引了众多返乡客户的围观。一位大叔原本对电子银行心存顾虑,史晓林手把手地教他如何使用手机银行转账、缴费,大叔逐渐放下心来,现场扫码购买了陕西农信特惠优惠券。史晓林在与客户的互动交流中,精准洞察他们潜在的需求痛点,以创新的营销思维和不懈的努力,为西乡农商银行金融产品开拓市场,展现出老员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积极姿态。
今年,史晓林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执着,实体贷款较年初净增 260 万元,农户净增授信户数 135 户,小微净增授信户数 42 户。他虽已不再年轻,却在农信的舞台上,用坚定的脚步丈量民情,用温暖的服务传递温度,用默默的坚守和永不熄灭的背包精神,编织出西乡农商银行坚实而璀璨的幕后画卷。他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年轻员工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全体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投身于农信事业的伟大征程中,携手共创农信人的辉煌明天。(陈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