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16:35:01
近年来,武都区鱼龙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镇情实际,坚持党建引领,突出问题导向,精准靶向发力,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鱼龙镇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构建党委领导、专班牵头、村级落实“三级联动”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工作机制。立足镇情实际,制定印发《鱼龙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委会和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细化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切实推动工作。三是强化考核评议。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作为村“两委”干部年终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一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鱼龙镇始终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建好支部、培育能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内容,注重从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优秀返村离退休干部职工中选聘村“两委”干部。二是注重党员队伍示范引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群活动日等制度,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千万工程”经验,促使党员主动参与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提高集体收入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硬指标、硬任务,由村党支部牵头,通过政策引领,以盘活村集体资产、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坚持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方向。一是强化产业引领。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和产业特点,形成了在坚持发展优势产业马铃薯的同时,在海拔1800米以下区域栽植花椒、在1800米以上到2500米区域内发展中药材种植、在2500米以上区域发展木兰头、松塔等林业经济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马铃薯+花椒+中药材+林业经济”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产业。二是盘活闲置资源。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集体现有的资产资源,结合撂荒地整治,引导发动群众将闲置的田地、林地流转给能人大户、企业、合作社经营,产生效益按比例为群众、村集体分红。三是坚持一村一策。由各包片领导牵头,各党支部书记负责,召开群众和合作社负责人联席会议,对本村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深入讨论,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分析优势基础,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明确集体经济发展目标方向,找准发展路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蒋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