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4 10:29:45
一粒玉米,她种出了一片绿意盎然;一颗南瓜,她栽出了一片生机勃勃;她是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农业创新者……
她,就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第三期“头雁”、榆林精科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源。
11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榆阳区小纪汗乡大纪汗村的榆林精科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访了“大漠传奇女侠”——宋源。
在公司产品展示室,宋源一一介绍了她的种植成果:有刚好“玉”见、只为你着“米”的高叶酸玉米;有“南”得遇见、牵“瓜”是你的贝贝南瓜。
小纪汗镇位于榆阳区西部,是典型的风沙草滩地区。宋源是如何在“大漠”里创出自己的绿色天地?
2004年毕业于榆林农校的宋源,对农业有着执迷的热爱。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2019年她成立了榆林精科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157座大棚、1586亩种植基地。
科技创新是宋源带领企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她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名、优、新、特农产品高叶酸玉米和南瓜,为群众进行示范种植。
从此,广阔的田野里留下了宋源的身影和脚印。农忙时,每天早上5点她就早早起床,跑地里看庄稼的情况。烈日下,她看着工人锄地忙碌,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不停地忙,真是有说不出去的心酸,当然也有收获的喜悦,相信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采访中宋源说。
工匠精神,被宋源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她的努力下,种植基地各类作物长势喜人。她规范基地种植体系,还充分利用农户在中药材种植、小米种植方面的成熟经验和现有条件,加快产业的发展步伐。
贝贝南瓜生长方式是地爬式,单株覆盖面积达到4平方米每株,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南瓜藤盘桓串联起到了固沙固土的作用,真正使种植区实现了由“沙土漫天”到“沙漠绿洲”的转变。目前,公司通过种植贝贝南瓜固沙固土面积达到353亩,新增优质土地种植234亩,未来预计固沙固土面积达556亩。
新品种高叶酸玉米、小米、中药村种植,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统一种植规划、统一养护、统一管理、统一防护施肥、统一销售。
宋源还建立互联网了销售平台销售农产品,并进行农产品初级加工,延伸产业链加,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些,对当地种植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更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宋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带动农户50多户,人均收益增加3.24万元,雇佣当地农民工及外地农民工累计达3.1万人次。公司为当地村民提供约365个就业岗位,人均收入约1.60万元。整村带动一个,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种植中药材。企业也因此逐步培育了核心竞争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了。
2024年,成为榆林市榆阳区乡村振兴产带头人“头雁”的宋源,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培训学习,提升了能力,开阔了思路,对农业发展更有信心,了解了农业发展趋势,公司发展目标更清晰。
“对今后的产业有了科学的规划,不再盲目跟风,更重要的是对市场有了预测能力。”宋源深有感悟地说, “公司还要建设新的南瓜种植示范基地,建成后每年将向社会提供30吨南瓜,实现产值320多万元,加快产业向集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导师的帮助指导下,宋源调整种植方向,改变传统产业,增加农产品科技附加值。
“今后,公司计划建设2座通风库、1座冷链库、1座玉米抽真空加工车间,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头雁’‘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引领作用,增加群众收入。”宋源说。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记者 王婕 胡润田 仵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