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17:30:01
“你们看,这就是我打下的‘江山’!”12月3日,记者一行走进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千亩种植基地,站在田埂边的沙丘高处,高素质农民学员代表思耀国指着眼前开阔无边的试验示范田说。
思耀国生长在陕蒙交界的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魏家峁村,这里是典型的风沙草滩区。2011年,他响应当地政府提出的“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号召回乡创业。2014年,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成立,2016年,思路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近年来,通过整理土地、改良土壤、兴建水利设施、建设农田道路等措施,他把撂荒沙地改造成水浇地,变成高产粮田,建成1200亩种植基地。配套良种良法,结合种养循环,赋能科技服务,发展粮食规模化经营,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周边农户土地耕种面积达3.5万亩。
每年,有榆林市榆阳区及周边区县、乡镇的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农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远至山东、宁夏、河南、内蒙古、四川等省区,这些涉农政府部门和农业主体避开农忙时间,提前对接预约,专门组织学员前来参训实践。农场平均每天接待两三批学员,2024年前来农场培训学习的学员累计已超过4万人次。
思耀国在基地使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资料图)
回乡创业13年来,思耀国带领农场依托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再依托养殖业发展机械化,不断延伸并补齐产业链,建设仓储冷链物流分解场、保鲜库、通风库、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库近一万平方米,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托管式服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联农带农共同增收致富。
截止目前,已累计为榆林及陕西周边省区120多个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冷链存储、农产品销售、优质产品推荐等综合服务,并带动培育一批农村科技示范户,形成“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 基地带全村、全村辐射乡”的良好局面。
“农场为高素质农民群体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生产经验。目前已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教授专家10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800余人,带动指导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17家。带动120多家村集体、1100户农户、1万余人致富,为群众创收增收近60万元。”思耀国介绍,“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融合发展模式,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国农学会组编的《高素质农民科普工作典型案例》收录。
2024年8月,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聘请思耀国为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跟踪服务教师。同年9月,榆林市农业农村局聘请思耀国为榆林市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
“2025年,我们要打造农产品市场中心,更好为广大农民服务。”未来,思耀国将继续肩负起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重任,不遗余力发挥联农带农、兴农富农作用,当好名副其实的塞上乡村振兴“排头兵”。
农业科技报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