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7 09:48:50 刘涛 侯国强 董辉 薛占国
“俊莲,我又来卖苹果了,你看着把我这不好的也收了,再放就烂了!”12月25日中午,梁家坬村果农王世荣开着三轮车来到位于绥德县义合镇墕头村的绥德县焉头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大声喊道。
“没问题,你把车开到冷库,把苹果卸下来过下称。”焉头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俊莲满口答应。
不到十分钟,王世荣就卸下了车里的20袋苹果。
“钱我回头给你转微信里。”
“没事,我先走了!”
田俊莲打开手机,麻利地给王世荣转去了苹果款。之前,王世荣已经将自家的苹果全部卖给了合作社,收入10多万元。
12月20日,农民日报社正式发布2024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绥德县焉头农副产品购销合作社以总分94.29分位列第18名,在陕西更是名列前茅。
“获得2024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的第18名,对我来说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得继续干下去,让果农们真正富起来!”田俊莲认真地说。
墕头村是绥德县义合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全村只有295户795人。为了脱贫致富,许多农户很早就开始种苹果,但是因为果园管理不规范、老化撂荒、经济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加上信息不畅,即使苹果丰收了也卖不了几个钱。2008年,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田俊莲决定联合村里的苹果种植大户一起成立绥德县焉头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农副产品购销。
合作社成立初期,只有几家农户加入,很多社员担心不能盈利。“你们不要怕,合作社前期资金我来垫付,盈利了大家一起分,亏了算我的!”田俊莲诚恳的话语打消了社员的后顾之忧。
到了苹果成熟期,田俊莲带着社员们的苹果自费到全国各地参加博览展销会,抱回了一个又一个奖杯,墕头的苹果逐渐有了名气,商机也随之而来。2017年,田俊莲为合作社注册了公用山地苹果商标“墕头红”,申报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和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墕头红”山地苹果先后获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三届苹果文化节“最佳颜值奖”“最佳风味奖”,国家“木美土里杯”中国好苹果大赛总决赛“十佳果品品牌”等多项荣誉,并在榆林好苹果大赛中获得3金2银的好成绩,“墕头红”山地苹果的品牌效益和市场知名度显著提升。
合作社接续拓展市场,先后开辟了山西、河北、广东、上海、山东、浙江、江苏等数十个一线城市销售市场,还打通了俄罗斯、蒙古、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并达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市场有了,苹果产量和质量也要随之提升。田俊莲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技术和项目支持,凭着实干的韧劲,园地改造、建蓄水窖、套袋、施专用肥等系列果园提质增效措施落地,还联系果树专家和技术人员蹲村全面指导。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仅墕头村就种植山地苹果9000多亩,还引导周边3个镇41个村及9个联合体成员发展山地苹果3万余亩,实现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随着山地苹果产业不断壮大,焉头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苹果产业示范村镇,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百强社,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2018年,焉头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又联合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农场,成立绥德山地苹果种植联合体,采取“合作社+人才+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先进技术,不断整合优势资源,扩大产业规模。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28人,员工56人。近三年来,合作社苹果销售额连年增加,2022年营收4523.35万元,2023年营收4826.14万元,2024年预计营收5000万元左右。
经过几年的努力,果园增效了,果农的腰包鼓起来了,田俊莲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致富带头人”,更多村民愿意跟着她发展苹果产业。
2023年,田俊莲投资千万元在村里荒山上建起了一座1000吨的冷库,可循环存储4000吨苹果。“过去收的苹果必须尽快卖掉,不然在冬天就冻坏了,现在有了冷库,即使短时间卖不掉,还可以存放到来年再卖。”田俊莲说。
冷库外,一条现代化选果线已投入使用,果品加工厂的冻干设备正在安装……绥德县焉头农副产品购销合作社逐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一幅产业振兴的新图景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