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结班

2024-12-30 10:58:24   

为扎实推进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按照《三门峡市陕州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自12月17日开始至12月28日,三门峡社会职业培训学校举办了陕州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班,来自陕州区的58名大豆玉米种植大户参加了培训。

20241230110248600-59-8fedd.png

据了解,本期培训班共历时12天,采取理论教学、种植基地现场实训、外出至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场学习高标准玉米大豆带状复植知识和技术、线上线下融合培训等方式进行。

其中理论教学阶段,聘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电商讲师张会芳、三门峡市高级农艺师樊秋红、高级农艺师王元朝,特聘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春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冯严、教授李停栋、教授秦晓梁等进行理论授课。

种植基地现场实训阶段,学员们先后在三门峡市卢氏和仲后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门峡市思瑞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三门峡市陕州区春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实训学习。

赴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周边地区参观、学习阶段,分别前往陕西良科智慧农业玉米大豆育种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豆玉米试验基地、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陕西省扶风九丰农业基地、歧山天缘醋业玉米、大豆粮食加工基地、杨凌伟隆种业小麦、玉米育种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牛智能农机示范基地等15个大豆玉米高新农业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实训学习。

20241230110248773-29-e2e63.png

本期学员代表之一的莫春阳,来自陕州区西张村镇五花岭村,自2020年返乡,先后承包了由荒沟及耕地组成的600余亩土地,通过多年不断发展,建成了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业研学旅游、休闲采摘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康养综合体——莫家农场。通过本次培训及外出观摩实训,让其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既让他学习到了新的种植技术,又让其观摩和了解了文旅综合体的运维模式,补齐了他的短板。“回去后,我打算利用学习和实训到的知识和技术,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植的模式,做好大田作物的生产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亩产量及产值,并带动村中群众一起采用玉米大豆复植的模式,把大田作物种好,确保粮食安全。”莫春阳说。

通过此次的培训,陕州区店子乡大石涧村党支部书记胡锦武感触颇深。回村后,他打算利用本次培训所学到、看到的知识和技能,先在村集体土地上做出玉米大豆带状复植示范,然后在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植产业,利用其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效果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村集体+农户”的新模式,提升村集体经济及村民的收入水平。

20241230110249705-90-07251.png

首次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赵康,来自陕州区张汴乡刘寺村。在杨凌示范区及周边地区的玉米大豆带状复植基地的实训和观摩,刷新了他的认知,开拓了他的视野。“玉米大豆带状复植,不但提高了土地的利益高效率,还增加了土地的产值,可谓两全其美。另外参观过玉米大豆带状复植的机械化设备后,我打算进行采购,这样既能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还能增加玉米大豆带状复植的效率、产量及附加值。”赵康说

20241230110248780-36-1fcf2.png

据本期培训组织单位,三门峡社会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介绍,本期培训受到了陕州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并为此召开了专题会议,依据国家、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该区实际,对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本期学习交流充分,不但开拓了学员们的视野,还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做到了理论有收获,理念有创新。学员们现场学习后,纷纷畅谈了各自的学习收获,深有感触,信心百倍,决心回家后要借鉴杨凌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引进新品种,借鉴新经验,采用新技术,助力当地玉米大豆带状复植产业快速及高质量发展。“这58名学员将成为陕州区农业战线粮食生产的带头人,成为陕州区产业升级、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为陕州区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本期培训负责人表示。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梁小波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