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鼓干劲 启新程】

甘肃徽县: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2024-12-30 10:59:49   

一方水土丰气盈,秋至田中满地“金”。

阳光和煦,万物蓄锐,处处蕴含着蓄势待发的金徽大地上,蜿蜒盘旋的山路一直通向了大山深处的乡村人家,夕阳斜照,依山傍水精致的村庄前后,一处处抢眼的产业大棚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让窗明几净,处处充满现代文明元素的房舍加裹在炊烟袅袅、微风徐徐的青山下,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抒情写意画。

20241230110136806-38-f6c01.jpg

拉近“焦距”,用“特写镜头”从徽县的最北边乡镇麻沿河镇熊北村香菇大棚里开始记录,一朵朵像伞一样的香菇像列兵一样的傲立在棚架上,榆树乡苟店村沟沟壑壑的树木草丛中,一窝窝蜂箱犹如旷野里串珠成行的珍珠,静待来年春暖花开。走进徽县水阳镇平顺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吃草料的牛犊抬起头冲着你“哞哞”嚎叫。站在徽县城关镇石佛村的山梁上,在绿水青山之间,养在高层公寓楼房里的猪崽,吹着空调,乘坐着电梯安然自得享受安闲,再往南走,虞关乡深山密林间,蕴藏在树木间隙中的的药材积攒着向上的力量期待着冬去春来......一路走来,徽县处处给你不一样的认知,不一样感动,不一样的感悟,这些都是徽县深刻践行“两山”理论,以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在坚持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养殖、苗木产业和经济林果、中药材等区域产业,着力构建了“长效+短效”规模化发展农业体系取得的累累硕果。

20241230110122090-97-dd145.jpeg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新时代农村的发展质量。徽县地处秦岭山脉南麓,嘉陵江上游,熠皱的中切割中山地貌形成了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牛羊肥美的田园牧歌画卷。在农业滚滚发展的浪潮中,徽县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养殖突破提升行动,持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突出粮食、牛、羊、猪、鸡、蜂和订单蔬菜、蔬菜育种、特色药材,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传统农业和特色产业,打造聚集度高、规模大、各具特点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健康高质量发展。

大农业 现代化 描绘乡村“水墨丹青”画

大农业、智慧农业、农业机械化、科技兴农、机械兴农等一个个代表现代新时代元素的符号,高频率冲击着人们的大脑。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徽县第三季度,一产增加值完成12.4亿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94.5元,同比增长7.9%,较上年同期增加7.9个百分点。预计2024年一产增加值达到13.92亿元,同比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49.3元,同比增长8.6%。

然后我们转场到以下画面。

春天的田野麦苗青青,菜花金黄,繁花似锦的季节,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20241230110122250-75-871d7.jpeg

在“三夏”生产时期,田地里金黄的麦穗随风起伏,收割机、农用车穿梭不息,一片片麦田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加持下,一边短时间收割干净,一边种植上夏播大豆。

地处徽县丘陵地带的嘉陵镇草滩村,一坡坡、一弯弯山地梯田里,几台玉米收割机分别在不同的地块上,顺着梯田地势顺畅的线条,把一行行玉米植株“吞噬”腹中,吐出金灿灿的玉米籽粒......

20241230110122306-88-7435d.jpeg

近年来,徽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目标,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大农机使用力度,严格落实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目标任务,细化实化粮食安全责任制,合理科学安排粮食生产布局,扎实落实春播秋收计划。2024年,徽县完成粮食种植47.2826万亩,完成下达任务的101.81%;产量预计达15.68万吨,与2023年相比,粮食面积扩增0.0347万亩,粮食产量扩增0.13万吨,实现了粮食面积和总产稳中有增。油菜播种面积5.2017万亩,总产0.827万吨,油菜面积和总产稳定增加。实施了15个农业科技项目,引进实验研究30项次,建成“产学研”基地10个,引进各类作物品种91余个,示范推广48.6万亩,种子包衣4849.5万公斤,建成良种繁育基地2.144万亩,年育蔬菜种苗1.2亿株。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171.36万元,发放农机具补贴271万元。

20241230110122377-59-0ece9.jpeg

徽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完成耕地“非粮化”问题图斑整改56个,整治撂荒地307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13万亩。全县农机拥有量22180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19.5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了63.03%。

20241230110122433-2-7f578.jpeg

徽县不断探索引入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示范应用,在“物联网+”智慧农业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全程化采集、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和智慧化管理的新模式,让农业变得“聪明”起来,小麦苗情远程监测与智能诊断管理系统,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务系统,无人机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追溯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条形码和射频识别技术等为主的信息化已经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示范应用,智慧农业已成为徽县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为徽县现代农业高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畜牧发展“过东海”  撑起粮食安全“半边天”

畜牧业被称为粮食安全的“半边天”,这意味着它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城关镇石佛村青山绿水之间,拔地而起的生态立体养殖大楼格外醒目,要是没有人介绍,绝对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主人”竟是一头头肥硕的生猪和良种母猪、三元杂交的仔猪。     

20241230110122577-20-9067e.jpeg

在嘉陵镇铁山村的高山草甸,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黄牛在丰茂的草地上尽情奔跑撒欢,大河店镇柳树村镶嵌在大山缝缝里的散养鸡群,撒欢在阳光、鲜花、溪水、徐风的映衬下变着花样在土质松散的山坡上捉虫吃。

近年来,徽县紧盯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发展目标,立足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和畜牧养殖传统的优势,坚持以示范点创建为抓手,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瞄准“打造百万头生猪产业强县,构建10亿元生猪产业集群”的目标,通过政策激励、龙头培育、创建基地等措施,推动生猪产业扩规模、提总量、增存量。政府积极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以销定补”模式,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扩规增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2024年生猪存栏23.66万头,出栏24.66万头。先后建成3家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家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建成了中康利年产30万吨畜禽配合饲料、反刍预混料生产基地和驰森畜牧牧草有限公司10万吨饲草加工场;投资建设50万头生猪屠宰场,建成省级协同创新基地1个,专家工作站、生猪产业顾问组专家工作室和“产学研”基地20个,打造畜牧产业示范点24个,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7项。同时,徽县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配、生猪养殖提质增效降本技术等新技术,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科技、新设备,金牧牧业、智源农业、双兴农牧等多家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基地,均已配备全自动送料及饲喂系统、智能地热与数字化环控温控系统等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全过程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肉兔、肉鹅等特色养殖势头也发展迅猛。 

20241230110122654-30-58933.jpeg

特色产业“遍地花”  描绘乡村振兴大图景

初夏时节,走进泥阳镇幸亮菌业种植基地,黑呼呼的羊肚菌大棚产业带顺着一整条沟平坦的河滩地一直向大山深处蔓延开来,整整齐齐排列的大棚与这里依山傍水的村庄、青山流绿的田野搭配成一副如梦如幻的乡村水墨丹青画。

20241230110122708-59-5872b.jpeg

大棚里,一枚枚黑褐色、大小不一的羊肚菌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地垄上,株体肥硕饱满的“小黑伞”,个个“肉厚膘肥”,争先恐后、拥挤在土垄上健康生长,个大的摇晃着脑袋等待主人的采摘。

20241230110122770-88-20197.jpeg

在徽县虞关乡八渡沟村,一垄垄淫羊藿鳞次栉比伫立在山坡上,在阳光的斜照下“熠熠生辉”。小垄里的幼苗在刚浇完水的土壤里换发着新的勃勃新机,药农们穿梭其中,正忙着整地、施肥、起垄、铺膜、移栽,各个环节有条不紊,乡村田野间一派热闹的景象。

近年来,徽县坚持“产业四提”不动摇,深入开展产业赋能行动,全面落实全市农业特色产业“一计划两方案”,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政策为导向,扎实开展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发展壮大养殖、蔬菜、食用菌、苗木四大主导产业,经济林果、中药材、制种、烤烟四大区域产业,培育特色山地农业新亮点。全县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2024年实现优势特色产业总产值突破35亿元。    

20241230110122827-79-79334.jpeg

在种植业方面,徽县深入实施全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锚定年度计划目标任务,围绕“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要素聚集、链条锻造”,调结构、优布局、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兴科技、培园区、创品牌,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各类播种及在田蔬菜面积达18.75万亩,蔬菜产量51万吨,产值突破14.05亿元;食用菌产业上,全县发展香菇、羊肚菌、平菇、黑木耳等各类食用菌2160万袋(棒),食用菌产量达到1.83万吨,产值2.24亿元。完成烤烟种植2950亩。同时,深入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完成小麦、玉米、蔬菜制种2.148万亩,力争打造陇东南有影响力的种子生产基地;中药材产业上,新植中药材1.73万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到4.78万亩。

20241230110122879-97-c46d8.jpeg

现在徽县特色产业种植由以前的农户单一种植不断向基地化、产业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蔬菜品牌区域影响力逐步增强,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徽县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徽县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另一个优势产业强势崛起。

乡村七彩大舞台  演绎美丽幸福“欢喜剧”

一条弯曲有形的水泥路贯穿村庄而过,白墙黛瓦,绿植拱桥、小巷通幽,入村入户的条条大道,干净、整洁,乡村面貌“新颜值”不断凸显。傍晚时分,干活回家的大姑娘俏媳妇,吃过晚饭,赶着趟儿来到村文化广场,跳起广场舞或上演一段文艺节目,悠扬的琴声、蹁跹的舞姿、动人的歌曲轮番上演,台上演员演得好、唱得好,台下群众听得醉、乐开怀。精彩的文娱节目为村民们呈上了一份“文艺消遣大餐”,让村民们在家门口过足了看戏瘾。观看演出之余,男人也有自己的玩法,不是钻进农家书屋忙“充电”,就是找个健身器材扭两下,或打篮球、兵乓球或在棋盘上杀两局,农村生活的美、农村生活的幸福味上演的酣畅淋漓、浓墨重彩。

20241230110122934-62-104a1.jpeg

近年来,徽县围绕“一村一品”凸显特色,培育发展田园综合型、民俗文化型、双创产业型、红色旅游型、康养度假型等多种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深入实施嘉陵江大峡谷、木皮岭、江峡洞天、茶马古道文化等旅游景区建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徽县文旅发展新业态。建成稻坪村、田河村、庙坪村、三泉村等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10个,巩固提升村2个、县级清洁村3个、“九改”任务示范村15个、示范户2000户。15个乡镇硬化群众院落8.94万平方米,共计投入资金357.536万元;实施入户路硬化13.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67.464万元;实施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3公里,新修整修机耕路73.9公里;同时,不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统筹推进乡村治理、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

20241230110122991-8-78e74.jpeg

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徽县的产业发展高潮迭起,惊喜不断上演,徽县农业如翻滚的波浪一波又一波推陈出新,蓬勃发展。近年来,徽县先后荣获:有机米国际“德米特”认证、“中国区域公用品牌活力榜”奖、中国农业信息化领先地区”年度大奖、“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各类奖项,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推进乡村振兴聚集了蓬勃力量。冲锋号已经吹响,前仆后继的徽县人民,紧扛发展大旗,全力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不断开创徽县农业农村工作新篇章,助推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也留下了回味无穷的“电视连续剧”效应,时刻期待下集剧情精彩上演。(何方)

来源:陇南徽县发布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