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猪泛基因与结构变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12-30 18:09:01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太永教授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在猪泛基因与结构变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Pangenome and genome variations analysis of pigs unveil genomic facets for its adaptation an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的学术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iMeta》(IF:23.7)。

猪粮安天下。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最主要肉类产品,约占我国居民肉类产品消费总量的57.8%。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其产值约占总量的45.6%。生猪产业,是实施农业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国是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生猪养殖科技水平,特别是生猪种业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生猪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调控网络和遗传基础,仍然不明。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从泛基因组和结构变异角度,解析生猪重要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状形成的机制成为可能。

课题组利用27个中西方猪基因组,构建了迄今为止包含个体数最多的猪图形泛基因组。在此基础上,对598个个体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结构变异检测发现,结构变异与猪的抗逆性和重要经济性状的形成密切相关;分析发现BTF3是调控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关键基因。此外,还发现了与猪耐热耐寒等抗逆性相关基因,以及调控猪体型大小的关键候选基因OPA1。该研究,从泛基因组和结构变异维度加深了人们对生猪重要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状形成机制的理解。同时,也为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加快生猪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数据基础和支撑。

20241230181309497-45-71543.png

猪图形泛基因组和结构变异分析模式图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30(2023ZD04044)、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1YFD1301200)、陕西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24NYGG006)和陕西省畜禽育种“两链融合”重点专项(2022GD-TSLD-46)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imt2.257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胡润田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