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6 10:16:43
铲车清雪、清洁车转运生活垃圾、修护围栏……冬日里的黑龙江省宝清县朝阳镇曙光村,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经过几日的“冬日会战”,曙光村房前屋后干净清爽,村路宽敞整洁。村民张玉辉感慨地说:“以前村里垃圾随意堆放,如今环境好了,我们喜欢在村里转转、太阳下坐坐,唠唠家常。”
就在曙光村村民们完成一天的清扫任务准备回家时,附近龙头镇庆九村里响起了欢快的鼓点。循着鼓点走去,只见村民们手拿彩扇、腰扎红绸在村里的小广场上尽情地扭着秧歌。“去年我家重新修整了围墙、刷了房子外墙。村里鼓励我把废旧的瓦罐、石磨砌在砖墙里当作装饰,现在来往的游客常来这里打卡。”村民于杰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变化的不仅是环境,高涨的精气神更提升了他的幸福感。
曙光村和庆九村的乡村美景是宝清县乡村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宝清县通过“六清一修一改一建”集中整治村庄环境,以乡土文化为抓手推动乡村建设。当老房子、老民俗等沉睡资源被唤醒、盘活,当一段段东北抗联、开垦北大荒的历史被挖掘,一幅“村庄美、乡风正”的和美乡村新图景徐徐打开。
走在小城子镇太平村的红色文化广场上,十二烈士主题雕塑、抗战历史浮雕墙等记录的东北抗联队伍抗击日军故事让人驻足流连。
“太平村沿着宝石河而建,我们把宝石河修复历史、美丽山水以及抗联红色文化等挖掘出来,让文化广场成为有效教育群众的‘露天讲堂’,环境的美深入人心,又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小城子镇党委副书记潘德海告诉记者。
距太平村仅17公里的梨南村,则从“北大荒精神”“知青文化”中找到了提升精气神的答案。“用黄土和茅草搭建的茅屋作为知青宿舍,用红砖搭建的宝清影院、新华书店等场所,丰富了那个年代下乡知青的生活……”在“知青小镇”中,返乡创业大学生于峰向游客讲述知青拓荒北大荒的感人故事。游客穿梭于知青小镇的各个角落,仿佛走进了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
“过去我们梨南村条件一般,一进县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家是哪个村的。”于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到哪儿都自豪地说自己是小城子镇梨南村的!”
随着“北大荒精神”的不断挖掘,村民的自豪感不仅越来越足,还主动承担起村里的环境整治提升等公共事务。“现在大家都把自己家院里收拾得板板正正,家门外的公共卫生也自觉维护。”村民李焕烔说,“我自己也承包了一块荒地,已经打理成小花园了。”他告诉记者,他还打算把小花园旁的废旧农房拾掇一下,变成“游客驿站”免费供游客歇脚。
截至2024年11月底,宝清县投入资金137.06万元,为各乡镇配备垃圾桶6420个。各乡镇累计组织参与环境治理8328人次,出动车辆4917台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5357人次,共计清理大型垃圾堆1363个、清理垃圾3949.79立方米。
提振村民底气的还有村民们越来越鼓的腰包。宝清县依托东北抗联文化、“北大荒精神”,开发了集“红色历史体验、绿色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体验项目。据统计,2024年1~11月,全县接待旅游人数138.4万人次,同比增长39%,带动旅游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