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16:06:27
2024年,两水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五大工程”“一强三引领”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区“城市服务型”“农业优先型”发展格局,结合两水镇“1235”的工作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人居环境持续提升,项目建设接续领跑,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更加充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这一年,抓项目、稳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投资、扩大就业的重要抓手,围绕天陇铁路、陇南祁连山水泥循环经济建材产业项目征地、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8.12暴洪灾害)两水片区集中安置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今年以来,天陇铁路征收房屋72户21860平方米,征地105.6亩;陇南祁连山水泥循环经济建材产业项目征地319.48亩;前村为中国石油大堡子合建站征地5.3亩、为宏远燃气站征地6.2亩;大湾沟废旧车辆拆解站征地16.8亩;肖地坝征地139亩。其他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城市管网、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两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面开启。
这一年,优环境、美生态,城乡面貌持续焕发新颜值。牢固树立“绿水青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八大行动”“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和周五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探索形成定区域、定标准、定时限的“三定”管理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垃圾清运外包,设置垃圾桶400多个,垃圾架子车100个,招聘保洁员16人,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乱修乱建、乱搭乱建、批少建多和超层加建等行为,村容镇貌明显改善。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今年以来,全面排查整治2处环境问题污水乱排现象,清理河道垃圾12吨、拆除河道乱修乱建23处、清理水源地周边各类垃圾460余吨,河道及水源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常态化开展市场秩序整顿,以整治马路市场为主线,集中开展整治行动65次,整体环境面貌得到大改观、大提升。
这一年,抓产业、促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围绕区委“3+6”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油橄榄、花椒、蔬菜、西瓜、木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镇油橄榄种植面积达2.2万亩,已成为当地群众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建立畜牧养殖合作社,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镇规模性(存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合作社18家,其中庙坪村大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生猪存栏3320余头,已发展成为全区出栏量最大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探索形成资源发包、居间服务、资产入股等模式,推动18个村村均收入达40.12万元,形成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大力宣传“两水三件套”、“两水烧鸡”等产业品牌,积极推广发展庭院经济,群众产业发展形式日趋多元,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这一年,强保障、惠民生,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殷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3229”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工作要求,重点关注“六必访”“六必查”及八类重点人群,大力推广“甘肃一键报贫”系统,切实提升群众对“甘肃一键报贫”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开展常态化监测。2024年新识别纳入监测户25户105人,严格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切实履行托底责任,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超额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8户。就业形势持续稳定,组织开展劳务输转活动3次,输转劳务7493余人;开设中式烹调师、电焊、育婴师等培训班2期,培训112人(次),有效提升群众就业能力。
这一年,抓治理,保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把打赢攻坚战和创新治理并重并举,将“三抓三促”行动、主动创稳和陇南民事直说“1234 ”工作法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法治保障+多元调解”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施网格化精准管控,对重点信访件由科级干部定向包抓,通过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和亲情家访等方式,全力化解各类纠纷诉求,排查发现的312条矛盾纠纷已化解301条,化解率96%以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持续稳定,应急能力不断提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