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16:51:11
为提高蔬菜冬季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应对灾害性天气,切实提升蔬菜稳产保供能力,广大菜农可通过以下措施来确保冬季蔬菜稳定生产和市场供应,从而提高整体效益,拎稳群众“菜篮子”。
一、做好棚室管理
1、加固温室。可加强日光温室骨架、墙体等设施结构检查维护,尤其是老旧温室和抗风雪承压性能较弱的温室,应及早维护加固。
2、更换棚膜。选择无风天气更换破旧棚膜。果菜类蔬菜生产温室应选择厚度在0.1毫米以上的薄膜,东西垄向栽培的日光温室也可选择雾度40%左右的散射光膜。
3、备好覆盖物。及时更换已损坏或保温性能达不到冬季生产需求的保温覆盖物,一般覆盖物重量应达到3.5-4.0千克/平方米、保温被厚度达到2厘米以上。保温覆盖物应紧密均匀干爽,多层覆盖物间无缝搭接,确保温室保温性能满足蔬菜正常生产。
4、维修设备。定期对卷帘机、放风器、电路、补光灯、应急加热等环境调控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加强环境调控
1、温度管理。夜间室外气温低于10℃时,日光温室要及时覆盖保温覆盖物,保证温室内夜间气温15℃以上,温室内白天气温控制在26-30℃。
冬季日光温室采取顶部通风,在通风口的下方悬挂缓冲膜,通风时逐渐增加通风量,同时可在温室门口和前屋面处悬挂薄膜,减少冷风对作物造成伤害。
2、光照管理。应经常清洁棚膜,保证透光率。在确保温度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保温覆盖物,延长室内光照时间。
如遇连续阴雨雪天气,白天无雨雪时可短时间卷起保温覆盖物,提高植株光合效率。如遇久阴乍晴天气,中午前后适当放下保温覆盖物,避免植株失水萎蔫。
3、湿度管理。合理控制室内空气湿度,防止湿度过高诱发病害发生。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方式,必要时可在垄沟铺盖碎秸秆等吸湿物料。
保温被卷起后,可短时通风排湿,时间不超过20分钟。如遇连续阴雨雪天气,可在中午室内温度最高时段通风10-20分钟。
三、关键技术措施
1、土壤消毒杀菌。定植前土壤施用生物菌剂、喷施化学农药(多菌灵、恶霉灵等),杀灭土壤中细菌、真菌、部分病毒、根节线虫,从而减少或预防病害的发生。
2、促根壮秧。定植前增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蚯蚓肥、腐殖酸肥等高碳堆肥。冬季根系生长缓慢,可施用腐植酸或海藻酸肥,提高根系活性。
若植株长势弱,可喷施含糖类、氨基酸类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寒潮来临前,可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作物防寒抗冻能力。
3、保花保果。冬季低温弱光时,及时通过摘心、打侧枝等措施调整植株,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必要时可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确保低温季节成功坐果和正常发育。
4、植株调整。茄果类、瓜类等蔬菜要及时进行吊蔓、整枝、摘心、摘除老叶病叶、疏花疏果等植株调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维持秧果平衡。
如遇连阴天或寒潮降温等极端天气时,应及早采收具有商品性的果实,并进行适当疏花疏果,减轻植株负担,增强蔬菜恢复生长能力。
5、水肥管理。冬季蔬菜浇水要做到“三浇三不浇”,即晴天浇水、阴天不浇,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浇小水、不浇大水。应选连续晴天的上午浇水。对受冷害或冻害的植株,可喷施含中微量元素的氨基酸叶面肥或低温诱抗剂等。
6、病虫防治。在病害发生前,定期喷施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农药和百菌清、嘧菌酯、代森锰锌等化学农药预防各类真菌、卵菌及细菌病害。
病虫害发生初期,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交替用药。低温期尽可能选用烟剂、熏剂。施用农药时需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安全间隔期的相关要求执行。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通讯员 陈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