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网络中国节•春节丨西安网评:儿时的“年味儿”去哪儿了?

2025-01-31 15:28:44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寄托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

近段时间,网友们都在讨论这么一个话题:为什么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本该随着过年临近而越来越浓,如今却越来越淡,甚至有的人还认为,“过年变得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乍一听,春节和“年味儿”仿佛随着时光的流逝在人们心底淡然了,其实不然,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角色的转变,年的味道不仅与时俱进,也增添着新的味道。“年”还是那个年,“味”还是那道味,变的只是心境罢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了上顿没下顿,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饺子、肉,穿件新衣服,炒点自家地里种的花生、葵花籽,买点糖,还有大年三十守岁的习俗,谁熬的时间长,长辈就给谁几个“铜板”叫做“压岁钱”……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日三餐犹如过节,昔日的“年味儿”都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时间的流逝而悄然改变着。

“年味儿”去哪里了?年味被昔日的童心捎走了。如今过年,也许你早已不再介意过年是否吃好的、穿美的、玩时尚动感的;从前,你是那个“磕头虫”,如今,你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受“大礼”的人;过去,你是那个收“压岁钱”的人,如今,你自然而然地就变成那个发红包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角色转换,你也没有那份童心了,你就不再盼着过年了,感觉“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如此这般,“年味儿”变了。

“年味儿”去哪里了?年味被新旧年俗更替了。以前过年,蒸年馍、炸馓子、炸麻叶等样样都是亲自干,还有大扫除、贴春联、放鞭炮、走亲戚,就连准备年夜饭也会提前准备好菜单;现如今,一切从简,能在网上置办的不去超市买,就连年夜饭、饺子、汤圆也是提前到饭店、超市预订;喝过酒、吃罢饭,大人围着麻将转、小孩沉迷手机游戏看……再也没把心思放在过年上,如此这般,“年味儿”自然变了。

“年味儿”去哪里了?年味被“互联网+”取代了。随着“互联网+过年”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都处在千变万化之中,从视频连线到语音通话,即便与长辈、亲人相隔千里,“云端”拜年也足以表达浓浓孝心;从微信祝福到红包传情,纵然远离家乡,也能寄托浓浓乡思,传递绵绵情谊;从看春晚到吃年夜饭,天各一方的家人和朋友隔着屏幕举杯祝福,更是一次特殊的经历。加之手机不离手,坐在饭桌前就玩手机,哪有心思陪伴家人好好过年,如此这般,“年味儿”也就变了。

与其抱怨“年味儿”淡化,不如投身年俗创新。一来学会放飞自己、释放压力。春节七天乐,放松心情,调整心态,调节情趣,休养生息,以利再战;二来放下手机回归童年。重拾儿时游戏,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吃年饭、动起来……吃得开心、玩得快乐;三来回归自然,贴近生活。其实,幸福是一种能力,过好年也是一种能力。说白了,“年味儿”就是一种情境,是寻找情感归宿感的方式。茶余饭后,不妨带上家人,骑上单车,到偏僻的农户家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改革开放带给家乡的新变化、感受百姓生活新变化……

时代向前,年味永恒。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悄然而至,全国各地年味儿渐浓。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无论是流光溢彩的灯会、精致灵巧的剪纸年画,还是精彩纷呈的“村晚”演出、热闹非凡的庙会……所有这些国家级非遗名录上的璀璨明珠,都以古韵今风,让人沉浸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春节,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去守望,用双手去创造,“年味儿”就能承载乡愁,留住记忆,“年味儿”就会永远成为中华民族一道永恒的风景线。

朱波

来源:西安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