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成县:弹好实践“七部曲” 唱响文明“主旋律”

2025-02-08 15:10:01   

近年来,甘肃成县紧扣“阵地拓展+服务延伸+品牌提升”的目标任务,整合阵地、人才、项目等资源,对标对表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建设和省级文明县创建标准,打造“中心吹哨、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运行格局,不断健全工作机制,高位推进整体工作,倾力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答卷”。

20250208151056816-99-62f01.png

理论宣讲走进社区      刘建军摄

广宣讲巧引导,共唱思想引领“主题曲”

不断完善理论宣讲人才队伍,广泛吸纳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百姓名嘴”、“五老”人员等组成“1+10+N”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生力军,推动宣讲主体向多行业、多层次转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讲活讲透党的创新理论,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战略、移风易俗等主题,运用宣讲团集中讲、领导干部带头讲、各级各方面联动讲等方式,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1.33万余场次,受众12万余人次,成功探索出“宣讲+文艺展演”“宣讲+志愿服务”“宣讲+户外讲堂”等“宣讲+”模式,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真正成为理论武装的主阵地。

20250208151056591-93-ff7f6.png

文明实践站里读书热     刘建军摄

拓阵地解民需,共弹阵地建设“协奏曲”

成县在“中心—所—站—基地”四级组织体系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阵地布局,整合便民服务点、景区景点、公园、文化馆、图书馆等阵地资源,延伸拓展文明实践阵地,构成了“1+17+258+N”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即1个实践中心、17个实践所、258个实践站、N个实践基地/点/广场/好人工作室),使点、线、面有机结合,将文明实践阵地的触角精准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探索形成阵地功能好、制度保障好、队伍建设好、活动开展好、成效评价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好”标准。结合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培育工作,精心培育示范中心1个、示范所2个、示范站10个,形成“一所一亮点、一站一特色”的文明实践成县模式。

同搭建互协作,共谱区域联动“同心曲”

不断加强与各单位的联动与协作,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活动等方式,探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共建联盟,搭建起单位之间资源共享、需求对接、覆盖范围广、涉及人群多、影响范围大的文明实践活动新形式,形成了全域覆盖、典型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的“三纵四横”文明实践活动新格局(即纵向贯通中心、所、站,横向辐射党、政、群、企)。

多措举齐发力,共建实践平台“便民曲”

全力用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以“成县融媒”APP为依托,实现志愿服务“五单”管理模式;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为指挥调度和数据管理中心,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动态管理;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基地)为数据来源,实现各类数据精准化监管,形成了集管理调度、宣传展示、点单服务等多功能文明实践“云上矩阵”。截至目前,平台注册志愿服务队1064支,志愿者6万余人,成立红白理事会258个,群众点单2223次,积分兑换17.5万分,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45场次,服务群众28万余人次。

20250208151056917-77-6b542.png

文明志愿服务解民忧      陈海龙摄

听民意优服务,共奏实践活动“交响曲”

注重文明实践阵地功能的完善与服务的多元化。每个阵地均配备了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志愿服务站等设施,为群众提供了娱乐和参与互动的平台。以“文明实践日”“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爱心助考、结对关爱、文化服务、民事直说等累计开展各类实践活动5.8万余场次,参与志愿者13.6万余人次,服务群众26.8万余人次,真正做到了文明实践活动“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行动、天天有活动”。

20250208151057022-55-d8408.png

创新移风易俗宣传引领文明乡风    刘建军摄

破陈规除陋习,共引移风易俗“奋行曲”

将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建设的宏伟蓝图,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一约四会”、制定印发《成县治理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全面推广“071213”红白理事管理新规、在沙坝、小川等乡镇试行“加、减、乘、除”工作法和文明新风红线、政企联合出台奖惩办法、组织开展党员群众响应移风易俗情景剧、微视频、“一把手”入户宣传、颁发“开明老丈人 最美丈母娘”奖牌、倡导全县党员干部带头“零彩礼”等一系列举措和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文明新风,摒弃陈规陋习,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024年,成县累计有122个家庭响应“低彩礼、零彩礼”号召;开展各类宣传、讲座活动4300余场,“公交”变“婚车”也成为引领时尚的象征,在全县形成了弘扬社会新风尚的良好氛围,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力量。

20250208151056933-40-910bf.png

文明品牌建设聚人气      刘建军摄

树新风聚合力,共育特色品牌“暖心曲”

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化移风易俗五项重点任务,深入挖掘培育学理兴“成”、乡音传“成”、小“成”大爱、秀“成”365、新风新“成”、红色故事我来讲、汇聚美好、“头”等大事我来办、您的健康我守护、“便民驿站 四季关爱”、“成县巾帼·她声音”、“‘青’近自然 爱在景区”等50多个文明实践品牌;“做好红白喜事铺张浪费治理的必答题”“071213”“加、减、乘、除工作法”等11个文明实践创新机制;“急救侠·救在身边”“法援成州·每周60分”“梨园成州”“书香成县·阅读致远”“志愿红‘政’青春 爱满大厅 高效贴心”等80余个文明实践项目,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刘建军)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