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10:45:22
近年来,武都区围绕打造“西北最大的肉兔养殖基地”目标,抢抓东西部协作帮扶机遇,大力发展肉兔产业,推动肉兔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全面开花,肉兔养殖综合产值达到1.6亿元,有效推动强村富民。
找准“一条路” 深入协作开新局
立足肉兔产业投资小、见效快、潜力大、前景广的特点,将其确定为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在与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化交流、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分析的基础上,与康大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依托西海岸新区技术、资金、产业优势,投资5000万元,联合兴建肉兔养殖场,成立甘肃康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武都区全力支持公司筹建运营,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并在融资、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西海岸新区拨出专款700多万元支持企业,完善场地设施,选派优秀挂职干部蹲点协助,并派人才专门指导。康大集团将帮建工作作为政治责任,集合各类资源高效率建场布点,基层各乡镇(街道)大力宣传,努力扩大社会影响。肉兔养殖示范基地成为甘肃省唯一一家自动化、规模化肉兔养殖示范基地。
拧成“一股绳” 汇聚合力促发展
将肉兔产业纳入全区“3+6”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建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肉兔产业领导小组,下设肉兔产业办公室,对肉兔产业专抓、专管,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按照“一中心、多点位、三步走”的目标,在培植康大集团的同时,连续三年,由区财政投资3000万元,修建肉兔产业发展示范点37个,示范点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统一提供销售渠道,让农户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由康大集团进行标准化养殖指导服务,组织养殖示范基地、培训养殖户100多人进行养殖技术普及培训工作,开展线上技术咨询2000多人次,吸纳就业46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组织有意愿、有能力的养殖户到山东、四川、重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深入宣传动员,增强养殖信心。对新建的肉兔屠宰场和饲料加工厂等,在延链补链环节进行奖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全区肉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共发展养殖合作社37家、发展养殖大户15个、农户养殖户110家,肉兔年出栏量达300万只以上。
打造“一条链” 创新发展拓市场
坚持“链条式”产业发展思路,推动肉兔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饲草种植加工、肉兔养殖、屠宰、销售、消费、休闲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产业效能不断提升。在坪垭等5个乡镇建设5000亩饲草基地,种植紫花首蓿,建设以紫花首蓿为原料的颗粒饲料厂,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改造升级桔柑镇屠宰场,提升在疫情、价格波动等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建设年产1000吨的生物肥料厂,打造种养循环产业;康大集团与兰州大学达成了养殖“实验兔”意向协议,探索开发“宠物兔”养殖项目,进一步提高兔养殖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持续稳定康大集团以订单方式销售重庆、四川市场的外循环,不断拓展以区内肉兔餐饮消费拉动为主的内循环,动员区内25家餐饮企业推出“柴火兔”、“兔肉火锅”等特色美食产品,积极培育新市场和消费群体。开发橄榄油手撕兔、花椒手撕兔和橄榄油冷吃兔丁、花椒冷吃兔丁等网货预制菜产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