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科技大求真丨立春之后何故乍暖还寒?

2025-02-14 09:11:28   

立春节气以后,蛇年的寒冷天气应趋于结束,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刚刚经历过的寒冷还是刻骨铭心的。猝不及防杀了“回马枪”的冷空气,以其强硬姿态给沐春之后的大伙上了堂“什么叫作寒冷”的体验课。尤其我国北方地区,很多人感觉实际体感温度比天气预报的气温还要低。

有不少市民表示,一出门就被吹得瑟瑟发抖,但看气温并不算非常低,为什么还是感觉这么冷呢?

据气象专家介绍,这是风寒效应导致的。那什么是风寒效应呢?专家介绍,其是自然风使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气温的一种现象。

IMG_256

春都“立”了,咋还这么冷?立春时节,天气并没有如期回暖,甚至还出现了温度下降,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倒春寒”呢?

气象专家解释称,这次的大面积寒潮降温不算是倒春寒。“倒春寒”,首先得满足一个条件:春天。现在还没有到春天,何来倒春寒一说?

专家表示,不是春季中的每一次降温都能叫倒春寒,真实的倒春寒是靠数据说话的“客观派”,并不是春季中的每一次降温都能叫“倒春寒”,它的形成可是有国家标准的: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 34816—2017),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倒春寒不仅是气温“跳水”,还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在气象学中,“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天,即气候学所说的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那种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

由上可知,前几天的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不属于倒春寒范畴,简言之,目前还处于数九寒冬,说倒春寒还为时尚早。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近期虽然已经进入立春节气,但是北方地区并未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季,冷空气依然活跃。从气候统计看,每年寒潮出现的时间,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最晚出现在次年5月份。目前仍然处于寒潮活跃的时间段。

气象专家解释,春季最大的特点便是“乍暖还寒”,主要体现在气温起伏剧烈和昼夜温差大两个方面。首先,初春刚从冬季进入春季,气温回暖,春暖花开。但这也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季节,冷暖空气此消彼长,当冷空气加强时,会带来较大的降温,让人们感觉犹如瞬间回到了冬季。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李煜强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