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聚智聚力 周至猕猴桃产业迈向2.0时代

2025-02-14 17:32:21   

在日前召开的周至县政协十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陕西省周至县政协委员(农业界)张晓斌以《齐心协力开启周至猕猴桃产业的2.0时代》为题发表重磅发言,提出六大升级路径,系统勾勒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的产业蓝图,引发广泛关注。

这场被誉为“猕猴桃产业升级风向标”的发言,引发全场多次热烈掌声,更在会后形成“政企农研”四方联动的热议浪潮。会后,记者围绕这一主题采访了有关人士,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微信图片_20250213160551

产业根基:全球13%份额背后的隐忧

作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集中种植区,周至县43.2万亩种植面积承载着55万吨年产量,占全国七分之一、全球13%的市场份额。

张晓斌委员用数据揭示产业深层矛盾:“树龄老化,导致亩产十年下降25%;土壤酸化区域pH值跌破5.0;30万从业者中,50岁以上占比超六成……”这组数据与2024年全产业链90亿元产值形成鲜明对照,凸显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破局之道:六维升级体系

张晓斌委员在发言中指出,当前周至猕猴桃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种植端、品牌营销、产业链条、产业发展联动机制以及国际性、全国性产业平台的缺乏等方面。种植端问题尤为突出,包括树龄老化、土壤生态失衡、缺乏现代种植管理理念、种植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以及劳动力老龄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张晓斌提出了六点建议。他提出的2.0战略,包含以下六大核心板块:

一是品种革命。在品种方面,持续引进和选育新优品种,尤其是适合秦岭北麓种植的黄肉品种。在育苗方面,持续引进和培育猕猴桃新型专用砧木,突出抗重茬和抗涝等特性,支持科技企业建设高标准的规范化育苗基地,建立采穗圃和砧木示范园,为高标准建园提供优质良种优苗。

二是土壤拯救计划。建立周至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有效结合,为农户提供物美价廉的有机肥,增加每亩用量,实现土壤有机质的提升。重点关注老产区部分土壤酸化治理问题,制定专项政策,全面实施果园土壤改良。

三是智慧农业攻坚。与西农等科研院所合作在周至建立“万亩未来农场”,整合国际和国内猕猴桃尖端科技成果,依托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中心,实现农旅融合,富民兴产。成立产业专家团队,加强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培训,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中国科学院和西农建立全国猕猴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全国猕猴桃培训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全国猕猴桃产业大会和专项研讨会,实现科技引领和产业助力。

微信图片_20250213160630

四是价值链重构。通过订单农业、二次分红以及产业联合体等模式,调动果农生产积极性。他建议对接资本市场,出台产业专项金融政策,打造全国产业融合发展样板。

五是新农人培育工程。支持和培育社会化服务企业,开展劳务外包、果园托管、机械服务、农资配套等服务,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解决好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用工效率;鼓励支持返乡青年参与产业发展,引导培育周至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新农人,实现新老有效衔接、产业永续发展。

六是品牌出海战略。立足全县产业实际,建设周至猕猴桃海外仓,提升国际市场占有额。

政企农研四方联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刘占德研究员认为,“2.0战略直击产业痛点,特别是将土壤健康置于核心地位,这比单纯追求产量更具可持续性。”

对此,周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也透露,大力推进猕猴桃产业“九大提升工程”中,已有六项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采访中,王兴华委员表示:“这些建议,让果农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新希望,我们愿意积极配合,尝试新的种植模式和理念,为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运宁委员也谈道:“政府和政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企业将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共同推动周至猕猴桃产业走向新高度。”

会后,陕西幸福农业总经理索江涛向记者展示其最新研发的木质源有机肥:“张晓斌委员提出的土壤改良方案,与我们投资1.2亿元建成的有机肥生产线高度契合,今年可满足10万亩果园需求。”

微信图片_20250213160626

在猕猴桃花即将绽放的季节,产业变革的春风正掠过秦岭北麓。正如张晓斌在发言尾声所言:“猕猴桃产业是周至人的智慧结晶、创新之果。让每颗周至猕猴桃,都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果,这是我们留给子孙的产业答卷。”

此刻,从实验室里的组培苗到智能分选线上的即食鲜果,一场关乎30万人未来的产业升级战已然打响。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白欢琳

编辑:张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