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5 21:25:05
厂房外,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大货车正发往全国各地;基地上,一筐筐新鲜的宝塔菜、紫白菜整齐摆放着等待运往西安市场;田野里,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客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秋冬时节,陕西彬州市处处散发着蓬勃的活力。
近年来,彬州市通过培育“头雁”队伍、村村抱团联动、探索多元发展等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壮大”之路,乡村振兴后劲愈发强劲。
在彬州市新民镇早饭头村温室大棚里,村民正在整理花卉
多元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
进入腊月,年味渐浓,年宵花进入销售旺季。1月17日,记者走进彬州市新民镇早饭头村温室大棚里,蝴蝶兰植株抽出长长的花梗,并且开出形似飞舞蝴蝶的花朵,有的红得鲜艳,有的白里透红……
“瞧,这朵‘大辣椒’,不仅‘颜值’一流,还撑起我们早饭头村的支柱产业,今年基地预计产值能突破6万元!”说这话的,是新民镇早饭头村党支部书记王爱民,“我们的目标是到明年再增加一座温室大棚,扩大栽植规模。”
蝴蝶兰品种有60多个,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蝶兰”的别称,还有“洋兰皇后”的美誉,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因为那里气候环境很适宜。这种花卉在新民镇落户,也就是前几年的事。如今,蝴蝶兰在农民增收的盘子里占很足的分量,蝴蝶兰成了早饭头村村民致富的“幸福花”。
“蝴蝶兰在我们这里很难种植,第一这里气候条件不比亚热带雨林地区,第二比较娇贵,第三盛花期需要大量人手……”讲完了一连串的“难”,王爱民话锋一转,“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蝴蝶兰已成了早饭头村名副其实的‘幸福花’。”
蝴蝶兰生长最适宜的气温在20℃左右,这样品质更好、长得更壮、颜值更高。今年温室安装了数字化农业系统,根据蝴蝶兰生长的要求自动调节相应的控温、控湿、遮光设备,对花的品质、环境温度控制比较均衡、稳定,花生长的趋势和高度基本能做到统一。“可以这么说,蝴蝶兰上市时间由现代数字农业系统说了算,省得花期有早也有晚。”王爱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蝴蝶兰种植有种苗、催花、造型、盆栽等多个“小程序”,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每年花开鼎盛时期,都要聘用当地农民工来园里打工。“自从建了这座大棚以后,我一直在这里干活,每天都能看到花,心情非常好。离家也近,又能挣着钱,非常满意。”村民田刚告诉记者。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新民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挖掘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大力推广花卉、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着力激发发展潜力和后劲,有力促进农业升级增效,壮大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在彬州市水口镇长禄村,直播达人李军锋正在热情地向网友们介绍农产品
培育队伍 提供人才支撑
“商品在2号链接,到手价39.9元,倒计时5秒钟开抢!”“这是最近热销的土鸡蛋。”……1月17日,在彬州市水口镇长禄村,直播达人李军锋正在热情地向网友们介绍农产品。
彬州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本地资源禀赋探索发展“党支部+电商”模式,深化村村联盟、村企联建,通过培育“村播”经济,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产业增效,唱响乡村振兴“致富欢歌”。
“电商助农直播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地域限制,让特色农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群体,有力推动了特色农产品上行,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李军锋说。
据悉,李军锋是彬州市的一名回乡创业新农人。自2020年起,他选择农产品销售作为创业方向,在淘宝上开通了名为“大秦小农”的店铺,积极推销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如核桃、苹果、梨和野菜等。这不仅带动了彬州市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量,还拓宽了这些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他的产品已在抖音、淘宝等多个电商平台同步推广,销售高峰期每天能发出500多单。
李军锋还创办了彬州水果李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从源头上严格把控农特产品的品质,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户增收。
手机当“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彬州市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农产品与互联网有机结合,通过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家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个人直播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有更多的电商主播出现,让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被更多人了解并购买。”谈到未来发展时,李军锋说,他将立足实际情况,通过电商“修路搭桥”,打造助农新模式,让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为企业发展、农户增收注入“云”动力。
近年来,彬州市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电商产业,紧紧围绕彬州农特产品上行和农产品供应链打造,全面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持续培育孵化农村电商达人,涌现了一批像李军锋这样深耕于“三农”领域的优秀直播与短视频达人,为全市电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让更多农特产品搭上了电商的快车,销往全国各地。
在彬州润苗乐园农文旅康综合体项目基地蔬菜大棚,工人正在采摘蔬菜
抱团联动 发挥规模效应
“冬季不耕田,农机过冬眠,春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这是过去村民过冬的真实写照。如今,彬州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新思路,在冬季“大棚经济”上“下功夫”,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让农闲时节也变成了赚钱的忙季。
“冬闲”人不闲,人勤地生金。走进城关街道大佛寺村彬州润苗乐园农文旅康综合体项目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与蔬菜特有的清香。
村民们正忙着收割、称重、搬运,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目前,园区有20座温室大棚,种植面积50亩,主要种植有宝塔菜、紫白菜、球茎茴香、手指萝卜、龙牙菜等20种高端优质蔬菜,我们的蔬菜以口感型为主,品种奇特,市场同质化较少,风味鲜明。”园区负责人孙磊看着这一片长势良好的蔬菜,喜上眉梢。
“以前农闲的时候,只能干瞪眼没收入。现在不一样啦,在大棚里干活,按工作量算钱,多劳多得,在家门口挣钱时间灵活,也不累。”大棚内务工的村民说。
春节前夕,正是蔬菜销售的高峰期,彬州润苗乐园农文旅康综合体项目基地的工人正在加班工作,以保证新鲜蔬菜供应市场。孙磊说:“每年年底,我们的春节礼品礼盒配送业务都比较忙。今年也是加班加点,为西安周边地区蔬菜配送做好保障。”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彬州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以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链条化发展为根本,发挥财政、金融等助农作用,持续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先后建成千亩智慧果业、千亩标准化果园、果品产后整理、休闲农业发展、田园社区建设等15个重点项目,以富民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和美乡村建设高质量推进。
稿件来源:咸阳日报
新闻热线:137002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