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碗托哥”张军军:头雁起飞 攻略乡村振兴“潮味”

2025-02-25 10:57:49   

在陕北黄土地上,一碗传承百年的麻辣肝碗托,如何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怎样蜕变为带动百户村民致富的“头雁”?这也许得走进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从凯达食品创始人张军军的身上找寻答案。

“小时候看母亲用石磨撵荞麦,蒸汽氤氲的灶台前,手起刀落间切出薄如蝉翼的碗托片。”张军军摩挲着车间里那台第三代自动化蒸碗托设备,金属外壳映出他眼角的纹路。这位西北汉子用十年时间,将街头小摊的时令美食改写成为了年销700万元的工业化食品。

一碗乡愁里的技术革命

2012年,张军军在延安经营啤酒生意时,偶然在超市里发现了山西刀刀碗托,这让他不禁想起了家乡那令人难忘的麻辣肝碗托。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生:能否让家乡的这份美味走出深山,让更多人品尝到?

微信图片_20250224102240

怀揣着这一梦想,张军军开始深入研究如何延长碗托的保质期。“七天太短了,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他坚信。2013年8月,他毅然放弃了延安的啤酒生意,回到家乡,建立了第一个小作坊——镇川碗托加工销售部。

“回来后,我边学制作工艺,边向当地小摊门市推销。”张军军不仅打开了销售市场,还从山东引进了真空包装设备,致力于真空碗托的研发。经过两年的努力,他成功地将碗托的保质期延长至常温储存60天。

“能让镇川的味道走出陕北,我感到无比自豪。”张军军轻抚着自动化蒸碗托设备,回忆起创业的艰辛历程。“大家放心,虽然保质期延长了,但我们始终坚持无添加,保证健康。”他笑着说,将现代真空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为家乡的美味贡献力量。

如今,镇川镇碗托的日均销售量从一万份飙升至六七万份。“2022年,我的第三台自动化蒸碗托设备研发成功,从四人蒸2000碗到两人蒸 6000碗,产能大幅提升。”张军军自豪地说。

微信图片_20250224085358

凝视着张军军的背影,那“非遗守艺人”与“食品工程师”的双重身份在他身上得到了诠释与注解。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他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为家乡的美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魂,书写了一段属于他的辉煌篇章。

从“小碗”到“大业”的星辰大海

凯达食品有限公司,深植于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朱寨村这片风景秀丽的土地。这里,既是公司的发源地,更是陕北碗托美食文化的摇篮。公司创始人张军军,以三年时间为刻度,完成了从小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为陕北美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不仅要自己富,还要带领大家一起富。”张军军的话语掷地有声,透露出他的坚定与决心。他深知,个人的成功只是起点,真正的使命是让整个产业强起来,吸引更多人投身碗托生产,共同分享陕北美食带来的繁荣红利。

自公司成立以来,张军军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将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巧妙融合,精心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镇川碗托”品牌。这一品牌不仅荣获真空麻辣肝碗托的驰名商标称号,更为陕北美食文化增添了璀璨的一笔。

在张军军的引领下,凯达食品有限公司逐步构建了完善的生产、销售体系,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公司的发展壮大,不仅为周边100户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更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以匠心精神,精心打造每一款产品,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陕北的热情与魅力。”这是张军军的承诺,也是凯达食品有限公司的不懈追求。

微信图片_20250224111034

张军军凭借其卓越的贡献,于2024年荣获全区“头雁示范带头人”称号,并成为榆阳区第二批特色乡土人才(碗托加工)的领军人物。展望未来,他将继续坚守这一理念,致力于将陕北碗托美食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沉醉于陕北美食的独特韵味之中。

西农培训课上的“觉醒”

“在跨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2023年度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第二期)之前,我始终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足够了。”张军军回忆道,“然而,这次学习经历犹如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让我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战略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真正理解了‘强国必先强农,强农方能强国’的深远道理。”

在西农的课堂上,张军军认真聆听了各大教授、园区负责人以及农场主的精彩讲解。他们不仅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身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如同指引明灯,照亮了张军军前行的道路,使他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认识。

张军军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这次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作为一名合格的‘头雁’,我更应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实现产业振兴,共同创业,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不懈努力。”

在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培育项目之前,凯达食品的日产量长期徘徊在2000余份,生产严重依赖人工,品牌影响力也仅限于本地。但自从加入“头雁”项目,并在徐怀德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日产量实现了飞跃,跃升至6000多份,更实现了流水线作业的现代化转型。

微信图片_20250224111027

“‘头雁’培育项目为凯达食品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让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自信、更加有力!”张军军的话语中满溢着对“头雁”培育项目的深深感激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我不负责生产美食,我只是美食的搬运工。”张军军微笑着说道,这句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却蕴含着他深深的思考和责任,“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厂房、提升产量,并致力于产品的多元化创新,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出更多独特口味。”

而“我不负责生产美食,我只是美食的搬运工。”这句话,如同一个响亮的口号,回荡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激励着张军军和他的团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