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一案例荣登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榜单

2025-02-27 17:02:52   

近日,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第三批全省49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其中,杨凌示范区《校企协同“五联一抓” 聚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这一典型案例榜上有名。

据了解,第三批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先后经过市县推荐、省级复审、专家评审、了解核查、公开公示等程序,精心评选而出,这些典型案例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IMG_256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政校企三方资源优势,推行以“科研联生产、专家联产业、企业联市场、部门联政策、党员联群众、书记抓典型”的“五联一抓”工作模式,为全区 53 个村落实 1支由高校院系、驻区企业、政府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合包村工作队,以助推实施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促进产业振兴,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基层组织振兴为重点,打造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实现两链融合发展,凝聚政校企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着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杨凌样板”。

科研联生产解决技术难题

作为“农科城”,杨凌有着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坐落杨凌,在科研领域持续深耕,依托驻区科研单位,杨凌组建了8个特色现代农业专家服务团,深入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集成。

b8a63ad2ec9abea1a75ab7b7632a940

在黎陈村示范推广高产优质的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80余亩,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每亩增产10%左右。高家村对原有撂荒的149亩土地进行整治盘活,亩均净收益达4000元以上。

专家联产业助推产业升级

包抓科研单位将包抓村作为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将最新科研成果在包抓村转化应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效。西农植保学院为包抓村郭管村黑小麦产业开展全产业链精准指导,郭管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新集村葡萄产业在西农大葡萄酒学院专家教授的有力支持下,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

ca0684c453f789d5865dda50766378f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帮助元树村筛选发展项目,示范种植蜜薯100亩,预计亩产值达5000-6000元。

企业联市场提升产业效益

包联企业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优势,以多种方式与包抓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包抓村壮大产业规模,拓展市场空间。陕西汉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包抓的北杨村达成合作,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4bcdfec20cffa1a4e55f658859b6c7e

杨陵区农投公司积极发挥国企担当,协调雨露节水公司为包抓村创新性地实施“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民营企业”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帮田东村找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甜瓜产业。杨凌诚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市场发展和自身资源,与夏家沟村联合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

部门联政策注入资源要素

包抓部门加强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研究,找准包抓村建设发展与相关政策之间的契合点,通过策划包装产业、基建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两级自然资源局积极帮助帅家村盘活利用土地资源。两级人社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为包抓村量身定做“五联一抓”扶持事项清单,其中新集村乡村振兴标准化创业孵化基地改造升级项目,落实补助资金100万元。

adb5ffc6d73654162d96fa3237f3369

杨凌示范区农业局结合自身职能,争取省级资金41万元,指导除张村、崔东沟村建立标准化萨能奶山羊养殖基地,使两个村集体经济逐渐走出“空壳化”困境。

党员联群众实现党建引领

包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所在村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结合区校一体农村产业人才振兴党建项目,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宣传党和国家“三农”政策,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8c5f922d05540dae5fd024786b4f383

牛永浩博士团队在新集村推广的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定向培养党员先进农户20户,建立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园500亩。崔家寨村与包抓单位组织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党建合作协议,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28户种植户每年增收7000余元,村集体经济销售年收入增加4万余元。

书记抓典型打造标杆样板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包抓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村,深入村组与党员群众一起谋项目、论发展,推动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田西村借助“花园乡村”建设的政策机遇,推进田家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激活乡村发展新业态。

9156da8cfa652cb88f074c18a4b1e8a

权家寨村、太子藏、秦丰村三村抱团发展成立三鼎富农业公司,打造以金银花种植为中心,集研发、精加工、旅游、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企业,不但让村民享受到入股分红和务工挣工资的双重红利,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群众增收致富。

在“五联一抓”机制的支撑保障下,各村产业特色更加明晰、基层组织更加有为、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杨凌“趟”出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整理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