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7 17:15:23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对今年的“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其中蕴含哪些重要信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从何处发力?对此,记者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朱玉春。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着力推进乡村建设”部分亮点突出。
提及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认识,朱玉春表示,文件目标导向明确,聚焦乡村硬环境建设,紧扣“宜居”目标。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推动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结合,同时夯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三大领域发展基础。
内容细致具体,从城乡规划到基础设施延伸,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到生态治理,多元全面且落地细致,全方位推进乡村建设。
突出以人为本,充满政策温度。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部分,关注“一老一小”,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重视残疾人保障与康复救助,切实解决群众生活关键问题,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结合自身研究工作,朱玉春就如何推进乡村建设提出见解,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
朱玉春表示,理解乡村建设要义是首要任务。乡村不仅是农民生活家园,其建设更是社会、文化、生态的综合提升需求,对乡村振兴、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把握关键环节是推进乡村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县乡村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需在城乡融合背景下,从县域范围整体考虑推动策略。
践行有效举措是关键。在基础设施提质上,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公路升级等,消除建设“最后一公里”梗阻,实现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供给。公共服务优化聚焦农民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一老一小”需求,推动城镇服务向农村延伸,如以“人员下沉”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
各地也涌现出特色养老模式,如浙江缙云村集体以地养老,未来应因地制宜开展县域养老服务创新试点。生态治理方面,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多地已有成熟实践,像湖北共同缔造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山东以“积分制”“信用+”激励农民参与,这些模式可复制推广,助力深化农村生态治理。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 李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