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1 13:08:51
2月28日,在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春季分会暨第十七届西部农资苗木交易会举办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莅临杨凌首届数智强农创新发展大会的“头雁臻品”展销区进行调研。他与“头雁”学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数智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给予了点赞与评价。
“你们就是乡村振兴的火种!”
在汉中天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展位前,罗锡文院士热情地与“头雁”学员交谈,详细询问他们所带来的“黑猪肉”产品。该公司负责人杨阳则全面介绍了企业猪肉生产的全产业链流程,展现了公司在农业科技和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深厚实力。
展区现场,陕南茶叶、富平柿饼、汉中黑猪肉等30余种地理标志产品整齐排列,琳琅满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罗锡文院士注意到富平柿饼包装上的区块链溯源二维码时,他现场进行了扫码体验。屏幕上瞬间展示了从种植、加工到质检的287项详细数据,实现了农产品全流程的透明化。
“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农产品全流程透明化,这是建立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所在。”罗锡文院士表示,这种“一物一码”的溯源模式具有推广价值,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你们便是乡村振兴的璀璨火种!”罗锡文院士勉励学员们,要积极扮演“传帮带”的关键角色,将数字技术的火光播撒至更多农户的心田,助力“头雁”实现从技术接纳者到知识传播者的华丽转身。
从“田间课堂”到“数智赋能”的创新实践
“你们果子种得这么好,用的什么技术?”
“我们用的是杨凌农科城的技术!”
2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头雁”展区齐荔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展位上驻足,被该合作社的火红西红柿所吸睛。
近年来,齐荔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小西红柿长势喜人,口感鲜美。此外,合作社坚持施用有机肥料,并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这些小西红柿更加优质、受欢迎。
与此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头雁”培育计划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24年,陕西省累计建立了10个专家工作站。以“头雁”导师王征兵教授为代表的多位专家,在苹果矮砧栽培、智慧设施农业等领域成功推广了多项技术,为农业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周敏红介绍,本次展销的农产品全部源自“头雁”学员企业。借助“线下展销+直播带货+云课堂”的多元模式,我们已累计培训农民达45万人次。现场举办的直播带货实训课程吸引了近百名农户积极参与,学员们在实训中能够实时获得流量分析、话术优化等AI智能指导,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销售技能。
“让农民成为科技传播的主角”
在安康市汉滨区德润天然富硒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茶香与商机交织,一场富有成效的商务洽谈正热烈进行。“我们不仅是源头的坚守者,更是西农大‘头雁’企业,拥有完备的加工厂和响亮的品牌,自主生产能力是我们的强大后盾。”该公司副总经理王俊亮自信地介绍道,“我们非常愿意成为您的坚实代供方,为您提供高效、优质的加工服务。”
话语间,合作之意已悄然萌发。双方迅速达成初步意向,微信联系方式的成功互加,更是为未来深入、长远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洽谈,不仅是一次商业上的对接,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次有力携手。
谈及“头雁”培训的未来发展,罗锡文院士高瞻远瞩地指出,要进一步推动专家工作站与地方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为陕北小杂粮、关中果蔬等区域特色农产品量身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升级。
同时,他强调要创新农业技术传播载体,积极借鉴杨凌“田间展+云课堂”的先进模式,利用数智技术将农业技术培训转变为沉浸式、互动式的数字体验,让学员在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现代农业技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这场别开生面的“院士问诊”活动,不仅生动展示了“头雁”学员们的创业风采与智慧,更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当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农民的生产实践,当田间地头的实践者成为创新舞台的主角,中国农业现代化便焕发出最强劲的内在动力,引领着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