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陇南武都区:乡村振兴一线的“科技先锋”

2025-03-04 10:36:46   

刘红芝,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武都区科技特派团油橄榄产业组组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荣获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农产品加工业十佳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荣誉称号。

20250304103716375-13-0c75e.jpg_scale_.jpg

广泛调研,精准赋能产业发展。初到武都,刘红芝便迅速投入到油橄榄产业的研究工作中,她积极与武都区油橄榄办、油橄榄加工企业开展交流研讨,深入种植基地和车间一线开展调研,掌握了油橄榄种植规模、原料品种、产量产值,加工利用、品牌开发、运营销售、仓储物流等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武都实际,提出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精准指导油橄榄种植、管护和加工,并在《中国粮油学报》上发表了“橄榄油品质与种质资源、产区以及成熟度关系的研究”。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个人特长,带领团队不懈努力研究,制定甘肃省地方标准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件,发表学术论文3篇,为油橄榄产业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精准赋能产业发展。

20250304103716159-56-193f8.jpg_scale_.jpg

示范引领,助推群众增收致富。刘红芝不但重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更注重油橄榄产业的推广与示范,她带领团队建成了“国家科技特派团油橄榄实验基地”,成功申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课题“武都区油橄榄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项目实施与合作,促进油橄榄产业发展与本地科技人才发展“双提升”,为推动油橄榄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她把群众增收作为检验科技成果的“硬指标”,经常挤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手把手”指导和现场示范,在4个乡镇8个村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6期,培训966人次,完成525户脱贫户帮扶任务,每年户均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20250304103715992-79-e4b0d.jpg_scale_.jpg

创新实践,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刘红芝自来到武都区开展科技帮扶以来,始终没有停歇,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和实践,积极探索“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集约生产模式,建成种苗繁育基地107亩、种植示范基地1033亩,推进高新技术及工程化技术的集成与产业化发展,逐步提高了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橄榄油加工处理装置CN202311369463.0”1项,为油橄榄产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环保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武都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难题攻关、产业化水平提升以及人才培养和交流等方面,我们都需要重点突破,同时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以科技创新为油橄榄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刘红芝说。自科技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她始终立足武都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积极探索产业富农、科技兴农发展路子,为推动武都区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王治)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