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春耕生产看三秦 | 陕西丹凤土门镇:春染药乡绘新景 产业萌发促振兴

2025-03-06 09:01:39   

春风拂过秦岭褶皱,高低错落的田地里,绑缚在竹竿上的金银花藤蔓舒展着嫩绿的新芽,旋耕机在树行间划出整齐的垄沟。近日,记者走进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土门镇,在这片被春风唤醒的秦巴山乡,土门村数十位村民们分散在陡立的土坡上,有人割草除杂,有人卖力挖坑,为即将“落户”的连翘准备着,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药事图”正在山水间徐徐铺展。

栽苗

村民们在山坡上栽种连翘

破土重生:唤醒沉睡的“绿色银行”

“往年这时候都在收拾行李准备外出打工,现在全家围着药田转。”正在给金银花松土的村民陈建军感慨道。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乡镇,曾因土地贫瘠、产业薄弱陷入“春种几垄玉米,秋收一季土豆”的循环。2021年,该镇党委在土门村启动“坡地革命”,将碎片化的2800亩坡耕地整合成集中连片产业带。

旋耕

村民用小型旋耕机给金银花行间松土

土门镇纪委书记、土门村包村领导李强指着面前的山坡说:“我们当时就是采取‘坡改梯+土壤改良+立体种植’模式,把跑土跑肥的陡坡地变成保水保肥的‘聚宝盆'。”

土门镇紧扣“3+3+3”产业发展格局,全镇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余亩,包含黄姜、连翘、五味子、山茱萸、黄芩、金银花、苍术、天麻、飞鼠(五灵脂)等9种道地中药材。近年来,连翘、山茱萸、金银花、天麻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逐渐成型。全镇年产中药材4200余吨,产值6720万元,亩效益达2240元;2024年又新增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2000余亩。

乡镇工作人员查看苗情

乡镇工作人员在中药材育苗基地查看苗情

春潮涌动:多元增收拓新路

在土门镇长沙沟口村的大棚冬枣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进行春季施肥和病虫害防治。长沙沟口村位于镇政府东南6公里处,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具备得天独厚的葡萄和冬枣种植条件。2023年6月,长沙沟口村建成了占地22亩的冬枣大棚基地,共计14棚,栽种冬枣5000余株。

今年春耕期间,长沙沟口村的冬枣大棚基地不仅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还积极探索合理套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基地与丹凤县兆丰产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系统开展冬枣日光温室栽培研究,初步形成了以冬枣设施栽培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

快照

农户在新栽葡萄园套种马铃薯

“今年以来,我们长沙沟口村依托生态、交通、产业优势,盘活气调库及杯子厂、新建葡萄园85亩,并在葡萄园套种土豆39亩,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还在冬枣园内套种蔬菜10余亩,带动本村剩余劳动力60余人,帮助困难群众人均年增收2200余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搞好我们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我村投资兴业、休闲、观光旅游,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真正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长沙沟口村支书索洋告诉记者。

春山可望:生态经济双生花

沿着新修的产业路盘旋而上,一根根为金银花藤蔓搭起的竹竿架如同接受检阅的队伍般,整齐地排列着。

“为响应全县产业发展‘四个百万亩项目’要求,土门村带领群众在西凉坡种植连翘。该连翘基地建成以后,不仅能够就近带动群众务工增加收益,而且能够带动全镇群众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土门村目前有金银花种植基地、连翘种植基地、白芨育苗基地等,这些中药材的种植为土门镇打造‘商洛药谷’奠定了基础。”李强说,这些中药材的种植也将在未来让土门镇的山坡景色更加多彩,为美丽乡村点缀出绚丽的一笔。

该镇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业科技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通过农文旅融合,不断实现产业提升、药果扩规、农旅转型目标,全力打造“果蔬采摘、生态旅游、文农康养”为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村。

夕阳将山坡染成亮黄色,村文化广场传来阵阵音乐声响。一群妇女们排练新编的采药舞,唱词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三月连翘满山黄,乡村振兴路正长......”这跃动的春之旋律,正奏响土门镇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冯玉龙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