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商洛市丹凤县商镇:流动不“流浪” 让流动党员“心安”更有为

2025-03-14 08:38:00   

针对流动党员“流出数量多、去向分布散、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的难题,商洛市丹凤县商镇党委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原则,以“精准摸排、暖心服务、云端赋能、反哺家乡”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的管理新路径。2024年以来,全镇动态管理流动党员205名,建立结对帮扶机制200余组,线上送学覆盖1000余人次,带动12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摸排建台账,织密管理“一张网”。镇党委以“六清”为标准,组织34个党支部定期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利用中秋、国庆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开展“敲门行动”,累计走访党员家庭160余户,更新信息280条,同步清理“空挂”组织关系12例,确保205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组织视野。通过“一人一档、一季一访”机制,实现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线”。

结对帮带强纽带,架起党群“连心桥”。创新“2+1”结对机制,由1名村“两委”成员和1名驻村干部共同联系2-3名流动党员,通过“每月一电话、每季一问候、每年一走访”,常态化传递组织关怀。2024年以来累计拨通“亲情电话”1316次,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务工维权等难题130件,收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建议12条。桃园社区流动党员王江常年在深圳务工,其73岁老母亲一人在家,社区结对帮扶干部陈雪梅考虑到老人一人在家多有不便,经常前去关心看望。王江感慨道:“党组织的关心关怀,让我们在外打拼更有底气!”

云端赋能促学习,打造教育“新阵地”。搭建“线上+线下”双课堂:依托微信、QQ群等线上平台,推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包、微党课视频等资源110余期,要求党员每月“打卡”学习并提交心得,线上参学率达95%;利用春节、端午等返乡节点,开设“乡音党课”30余场,用方言讲述家乡变化、解读惠民政策,让学习更接地气。商山村流动党员彭超在线上学习时感慨到:“‘云课堂’打破了时空限制,乡音党课让我们听得进、记得住。”

反哺家乡添动能,激活振兴“新引擎”。实施“雁归工程”,通过“印象商山”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家乡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举办流动党员座谈会13场,收集电商助农、文旅融合等“金点子”28条。建立优秀流动党员数据库,将8名带富能手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老君社区党员张留军在浙江从事建筑行业多年,感觉自身工作内容、环境和收入都不错,就发动老乡一起外出务工挣钱,陆陆续续带领了23位老乡一起在浙江务工,就业“红娘”张留军带领家乡人外出务工的故事,也正是商镇党委近年来探索培育外出务工“带头能人”促就业的生动实践。

从“雁南飞”到“凤还巢”,从“管理难”到“双向奔赴”,商镇党委用“红色纽带”串联起流动党员的乡情与担当。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云端党支部”建设,探索积分制管理、跨区域联建等机制,让流动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党建引领下书写“流动有家、建功有为”的新篇章。

通讯员 张梦涵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冯玉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