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18:14:24
春日的浙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3月10日至12日,陕西省“万名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试点培训班在浙江这片乡村振兴的热土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来自陕西各地的乡村职业经理人,怀揣着对乡村发展的热忱与期待,走进浙江的田野村落,汲取“浙”里智慧,为陕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持续进行的村上观摩中,学员们深入了解了浙江乡村的先进经验,为未来的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论课堂:“乡村CEO”的使命与担当
3月10日上午7:50,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校园内,学员们集体合影,定格下这一重要时刻。大家目光坚定,心中燃起了一团火,誓要将“浙”里的智慧带回家乡。
当日上午8:20,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忠根登上讲台,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发挥‘乡村CEO’独特作用,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精彩授课。课堂上,学员们时而凝神聆听,时而奋笔疾书,仿佛每一句话都敲击在他们的心坎上。
“‘乡村CEO’不仅是管理者,更是乡村发展的引领者。”张教授的话语在学员们心中久久回荡,激发了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12日下午,余杭区农业农村局永安村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三乡人联动打造乡村运营的实践和思考”的课程。刘松结合自身丰富的乡村运营经验,分享了“三乡人”(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联动推动乡村发展的成功案例,并提出了乡村运营的“四化”路径——品牌化、数字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学员们被刘松的实践智慧深深吸引,纷纷表示要以浙江经验为镜,探索陕西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现场教学:探寻“枫桥经验”与“千万工程”的智慧
10日下午,学员们走进“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枫源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智慧与力量。漫步在枫源村的乡间小道上,学员们仿佛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
11日上午,学员们来到“千万工程”源起地——梅林村。从“脏乱差”到“绿富美”,梅林村的蝶变历程让学员们惊叹不已。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梅林村的经验带回家乡,推动陕西乡村环境的全面改善。
当日下午,漫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小桥流水,茶园绿道上游人“打卡”拍照,随处可见一个头戴斗笠、身背茶篓、机灵可爱的卡通形象。“这是径山村旅游IP形象——径灵子,还衍生出一批文创产品,很受游客喜欢。”据负责解说的径山村高级茶艺师刘香介绍,“径山村通过挖掘茶文化、打造特色民宿,成功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村子变得像花园,游客愿意来,径山茶品牌也更响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稍后,学员们来到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这里是杭州周边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有上百名设计师、艺术家在村里常驻,也是首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青山有“艺思”,有的不只是艺术,成为从传统乡村转变融合艺术与环保理念的新农村典范。
“两山”理论实践:安吉余村的绿色奇迹
12日上午,学员们前往浙江安吉余村,开展主题为“‘两山’理论与职业经理人大余村项目”的现场教学。余村从“矿山经济”到“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学员们走进余村的竹林、茶园和民宿,亲身感受生态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
安吉白茶余村旗舰店负责人徐风感慨道:“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学员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将余村的绿色发展模式带回陕西,推动当地生态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
分组研讨:数字乡村建设的未来之路
12日晚,学员们围绕“新型数字乡村建设”主题展开分组研讨。大家结合学习内容和陕西乡村实际,畅所欲言,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升级。研讨会上,学员们提出的“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等观点,展现了他们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刻思考和创新理念。
“浙”里取经,赋能乡村。三天的培训虽短暂,但学员们收获满满。这场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陕西省“万名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陕西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陕西乡村职业经理人将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闫瑜涛 丁育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