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10:05:27
近日,陕西省农技推广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总结了2024年全省农技推广工作成果,表彰了2024年度先进集体和个人,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西安市农技中心荣获“2024年度全省农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许爽等5人荣获“2024年度全省农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近年来,西安市农技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强主业、提技能、护粮食”为主线,落实“四聚焦、四强化”,夯实丰产基础,2024年全市粮食单产比2023年增加了7.20公斤,增长率达1.97%,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为提升全省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和保障水平做出了新的贡献。
聚焦单产提升 强化技术集成攻关
锚定粮食单产提升目标,市农技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本区域的集高产、优质、抗逆、节水等特性于一体的小麦、玉米栽培技术。集成了冬小麦“新优抗病品种、一体播种机复式作业、杀虫灯绿色防控、合理种植密度、增施有机肥、节水补灌、适时肥水管理、一喷多防”的宽幅沟播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和夏玉米“优选品种、精细播种、适度增密、滴灌保苗、科学施肥、灌关键水、绿色防控、一喷多促、适期晚收”的增密度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全市建成“吨半田”基地9个,同步进行多地多点攻关研究,在阎良区武屯街道杨居村的500亩小麦-玉米“吨半田”,2024年两料合计亩产达1667.67公斤,创造了全省500亩以上大面积连片小麦-玉米总产新纪录,且在同一块地连续三年实现产量“吨半”,以技术集成创新挖掘出我市粮食最大增产潜力。
聚焦抓点促面 强化示范创建
把抓点示范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手段,组织市、县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建立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片)139个,示范面积36.68万亩。集成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先后引进示范秦优1618、荣华油10号、陕油28等高产、耐密植、抗逆性强的油菜品种3个、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3个、大豆新品种5个;推广粮油作物绿色抗逆高产技术,总结形成“小麦玉米一年两料超吨粮技术模式”“夏玉米耐密宜机收高产技术模式”等5套粮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区粮食增产20%以上;探索“村集体组织+托管服务+技术支持”模式,让村集体当“管家”,农民当“掌柜”,专家当“教练”,建成的10个示范村集体亩产较农户自种增产36.5%,推动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高产典型转化为大田产量。
聚焦服务提质,强化科学指导
紧盯播种、田管、收获等关键农事环节,市农技中心成立技术巡回指导服务组,打造“田间微课堂、农技云课堂、现场观摩真课堂、一对一帮扶精准课堂”,全年累计开展田间管理培训17场次,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关键技术要点,提升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编发主要粮油作物技术模式挂图及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图册等资料3万余份,做到“一村一图一册”。全年开展小麦、玉米等粮油作物精准苗情调度18次,发布田间管理意见13期,指导广大农户科学高效地抓好田间管理工作。面对多变的气候状况,及时印发6期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为防灾减灾筑起“防护墙”。
聚焦科技赋能,强化新质生产力引领
推广新科技,告别“老把式”。在长安区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建成集合了高杆喷灌机、卷盘式喷灌机、平移式喷灌设备、地埋伸缩式喷灌、微喷带、滴灌带、滴灌管等7种模式的精准肥水调控灌溉设备。种植户通过手机APP远程操作完成灌溉,给农田灌溉装上“智慧大脑”,在小麦冬春灌精准调控、玉米滴灌促齐苗及抗旱保产等环节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下一步,市农技中心将进一步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瞄准粮食单产提升,围绕数据、项目、人才、服务、科技五个维度,构建田块分级、主体分域、服务分段、技术分类的粮食生产技术服务新体系,季季紧抓、茬茬接续、环环相扣挖掘单产潜力,推动全市大面积均衡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