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14:20:16
春寒料峭时节,商洛市丹凤县峦庄镇的田间地头却涌动着学习热潮。在河口村的天麻种植基地里,四十余名村民正围着县农业局专聘讲师李建民,看他用竹片比划着演示菌材间距控制。"留出两个指头宽,既保证透气性又能防止菌丝粘连。"简单直观的教学让村民们频频点头。这样的场景正在全镇12个村(社区)轮番上演,2025年冬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以"一村半日、全域推进"的模式,将600余人次的种植户带入了技术升级的课堂。
这场技术变革始于当地干部对产业瓶颈的深刻洞察。"往年总听乡亲们抱怨'种得好不如行情好',其实根源在于技术标准化程度低。"镇农综站负责人指着示范基地里整齐划一的菌棒解释道。为此,县农教中心与镇政府创新推出"案例解析+现场示范+互动答疑"三维教学法,邀请农技专家白天蹲点田间指导菌种培育,晚上在村委讲堂用方言讲解惠农政策。在河口村的培训现场,村民陈安富捧着刚领到的《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与加工》手册说:"往年移栽连翘总死苗,现在知道是定根水浇灌时机不对,这书里连土壤PH值调节都写得明明白白。"
技术赋能背后是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县农教中心主任王卫东在西楼村算的一笔经济账引起热烈讨论:"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连翘规模种植户每亩200株,三年以后丰产期预计收入可达6000元!"这些真金白银的产业收入配合着镇政府公益发放的23万余株连翘苗的惠民政策,让原本犹豫的农户吃下定心丸。
长效服务机制如同隐形的技术纽带,将培训成果转化为产业动能。峦庄镇组建的3人农技服务队,每月定期走访41个种植合作社,通过微信视频连线解决突发技术问题。在中南村的天麻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户向大家分享道:"大家看这垄沟走向,顺着山势形成15度夹角,既防积水又方便采光。"这种"土专家教土方法"的传帮带模式,已培育出80余名技术能手,带动标准化种植面积扩大30%。
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技术转化的效益正在显现。在临河的育苗大棚里,智能温控系统维持着恒温恒湿环境,工人们忙碌地运输着脱毒天麻菌种。镇产业办的数据显示,关键技术普及率超过90%,预计年内可提升产值千万元。站在成片的连翘种植基地里,镇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着:"我们要充分依托技术培训,让'田秀才'们不仅能种好药材,还能参与产品研发,真正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山间的春风掠过连翘嫩芽,捎来阵阵药香,仿佛在诉说这个秦岭小镇的产业蜕变故事。
通讯员 刘袆超 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冯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