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陇南武都:肉兔产业“蹦”出富民强区新路径

2025-03-20 15:18:13   

近年来武都区以肉兔养殖为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与全产业链建设,推动特色养殖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全区年出栏肉兔超200万只,综合产值突破亿元,成为西北地区肉兔产业发展的标杆。  

20250320151932834-35-75ab2.png

武都区紧抓东西协作机遇,2019年引进山东青岛康大兔业,投资5000万元建成自动化养殖示范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26个乡镇发展肉兔养殖。截至2024年底,全区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7处,存栏种兔6.58万只,年出栏量达252万只,惠及农户3.5万人,年分红超600万元。  

20250320151929446-26-cabdd.png

养殖场配备全自动供料、饮水、清粪及温湿度监测系统,实现环境恒温恒湿、疫病精准防控。以甘肃康大兔业为例,肉兔70天即可出栏,单只毛利润达10元,年产值超2500万元。同时,推广生态循环模式,年处理粪污2000吨转化为有机肥,反哺农田果园,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武都区打通“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建成家禽屠宰厂并开发手撕兔、麻辣兔头等深加工产品,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全国。2023年,向川渝地区输送鲜兔200余万只,产值破亿;本地市场培育鲜兔餐饮店36家,年消费量达12万只。此外,饲料加工、生物肥料、兔绒制品等上下游产业同步发展,综合产值超5300万元。  

20250320151927703-53-b0f53.png

产业带动就业效果显著,康大兔业等基地提供长期岗位200余个,人均年增收3万元。通过“代养代销”模式,农户可零风险参与养殖,养殖户李大哥说:“以前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还照顾不了家里。这几年政府鼓励发展特色养殖,我瞅准了肉兔养殖的商机,就回来创业了。一只母兔一年能产好几窝,每窝能有6 - 8只小兔。现在市场上肉兔价格不错,兔肉、兔毛都能卖钱,一年下来收入比打工强多了。”目前全区肉兔产业累计创造临时就业超2000人次,助力群众实现“家门口致富”。  

从“小散弱”到“全链条”,武都区肉兔产业的崛起,彰显了政策、科技与市场协同发力的乡村振兴新范式。未来,这只“致富兔”将继续奔跑,为武都高质量发展谱写更多鲜活篇章。  (赵振)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