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15:20:34
在陇南市武都区枫相乡的山林间,一排排蜂箱错落点缀于绿野,成群的蜜蜂穿梭于百花丛中,蜂农们手持蜂框,金黄的蜂蜜缓缓流下,空气中弥漫着自然的香甜。近年来,武都区依托丰富的蜜源资源,将中蜂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赋能、品牌打造,让“小蜜蜂”成为群众致富的“大引擎”。截至2024年底,全区中蜂养殖规模达8.3万箱(群),年产蜂蜜634吨,综合产值超亿元,惠及35个乡镇(街道)的数千户农户。
武都区地处秦巴山区,亚热带湿润气候与多样化的植被为养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区蜜源植物超百种,枫相乡、龙坝乡等地依托连片山林,形成“四季有花、全年采蜜”的生态循环。枫相乡枫相院村的蜂农刘海英介绍:“这里的蜂蜜色泽金黄、质地浓稠,是纯天然的高品质蜜,市场供不应求。” 龙坝乡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规模化中蜂养殖合作社3个,养殖中蜂2500余箱,年经济效益近150万元。
为提升产业附加值,武都区构建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在“天猫”“京东”设立旗舰店,搭建本土电商平台“采蜂网”,2024年线上成交3.5万单,销售额突破7740万元。还开发了蜂蜜酒、即配式柠檬蜂蜜水等新产品,并与川渝火锅产业联盟合作,拓宽餐饮市场。积极打造“裕河金丝崖蜜”“武都土蜂蜜”等地理标志品牌,产品溢价超20%,带动30%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
中蜂产业不仅富了农户,更激活了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裕河镇凤屏村的贾业兴从政府扶持的50箱蜂起步,发展为年收入13万元的合作社带头人,带动300余户贫困户脱贫。龙坝乡通过“椒蜂套种”模式,在花椒林间轮作蜜源作物,实现“一地双收”,亩均增收超千元。全区蜂农人均牧业可支配收入达2720元,2000余人通过养蜂实现家门口就业。
武都区农业农村局表示,下一步将深化“科技+品牌+文旅”战略,计划到2026年建成10个中蜂产业示范乡镇,推动蜂群规模突破10万箱,综合产值达2亿元。同时,推进农旅融合,打造蜜蜂观光园和蜂蜜体验工坊,并探索“蜂蜜质量溯源系统”,以标准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深山蜂箱到电商货架,从传统养殖到智慧赋能,武都区以中蜂产业为笔,绘就了一幅生态与富民主线交织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这片“蜂”景独好的土地上,每一滴蜂蜜都承载着农户的希望,见证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生动转化。 (赵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