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3 09:23:23
阆中市河溪街道东岳庙村,一个曾经面临资源闲置、产业乏力等问题的村庄,如今却焕发出勃勃生机。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东岳庙村样板”。
闲置校舍变身“暖心院”:养老院里的温情守护
3月20日中午时分,东悦慈光养老院的护工苟珍秀又一次走进老人们的房间,只见她熟练地操作起来。“李嬢嬢,让我们一起翻个身,好不好?”她一边轻声询问,一边调整老人身下的软垫。这座由闲置校舍改造而成的养老院,如今绿树成荫,鸟雀和鸣,20余名老人悠闲地享受着安逸与宁静。
据村党支部书记赵鑫介绍,通过引入专业团队运营,养老院不仅解决了留守老人照料难题,还吸纳了5名本地村民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这里像个大家庭,住起很舒服,感觉很踏实。”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老人一致感慨。
千亩良田“复活记”:从撂荒地到“聚宝盆”
站在东岳庙村9组的田埂上,连片油菜田泛起金黄色的波浪,村民赵伟正弯腰查看墒情。“这片地荒了快十年,现在由村集体统一耕种,我负责管护200亩。”他抹了把汗,又抄起铁锨培护起田坎。
去年,村集体将分散的撂荒地集中流转,采用“集体经营+农户分红”模式,规模化种植水稻、油菜等高产作物。如今,1000余亩良田全部复耕,预计今年油菜籽产量将突破20万斤,小麦10万斤,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村民每亩土地还能得到租金400元。“地有人种、粮有销路,大伙儿干劲更足了!”赵伟笑得很灿烂。
“问题搅拌站”重生记:木头里刨出“金疙瘩”
在由“赛城”项目搅拌站改造的明鑫木业加工车间内,总经理石化银正带着客商查看新打出的木片。“这批松木片含水率控制在12%,适合做生物质燃料,价格可以再让3个点。”他抓起一把木屑捻了捻,自信地介绍。这座曾因工程问题停摆的搅拌站,经村集体牵线引入木业公司后焕发新生,投资200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每天“吞”下20吨木材,“吐”出木片、木屑等产品,远销南充、广元等地。企业投产后,不仅每年向村集体支付7万元场地租金,还解决了1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我们计划再上一条生产线,把‘木头经济’赛道进一步拓宽。”石化银对未来充满期待。
“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突破40万元。”赵鑫毫不讳言,“有钱好办事,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文化活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等基层治理难题将迎刃而解,反向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后记
当然,东岳庙村的成功实践仅仅是阆中市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阆中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广‘东岳庙村’经验,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阆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杜才斌 刘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