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春耕生产看三秦|陈敏儒的“育苗经”

2025-03-24 08:53:40   

没人能想到陈敏儒能将曾经不起眼的家庭育苗“作坊”,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葡萄种苗合作社,20亩、300亩……,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提升。“年轻人就应该放开眼界,去外面多学习、多实践,才能真正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陈敏儒说。

_DSC6428

图为陈敏儒正在棚内查看葡萄扦插苗的长势。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陕西杨凌的金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修苗、检苗、装车……合作社一派忙碌景象。合作社负责人陈敏儒正在大棚内查看葡萄扦插苗的长势,春耕时节的“三农人”,正是最忙碌的时候,陈敏儒更不例外。

自从父亲手中接过葡萄育苗“衣钵”,在“三农”这条道路上,陈敏儒一走便是10多年。为了学习新型农业技术,2012年,23岁的陈敏儒辞去西安的工作,去往宝鸡开始涉足农业,从事苗木销售工作,每年的销售额有10多万。

为了学习到更多的农业知识,2014年,陈敏儒每个月外出两趟,跑遍全国各地参加涉农展会,深入的学习农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作为土生土长的杨凌人,对我来说,参加农高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在农高会上,让我学到了更多更先进的农业新知识和新思想。”提及杨凌农高会,陈敏儒侃侃而谈,“如今,每年的杨凌农高会,我都会提前预定两个展位,这么多年来,农高会让我受益匪浅。”

_DSC6433

图为杨凌金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内培育的葡萄种苗,长势喜人。

凭着对“三农”事业的执着,2015年陈敏儒正式回到杨凌开启了葡萄育苗事业,他用学到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模式从事新的育苗事业。陈敏儒认为,老一辈育苗是等着客商来收,所有育苗操作全靠人工完成,新时代就应该采用最好的机械化操作,更多的与市场对接,要用高品质的种苗赢得客户的信赖。

自此,陈敏儒一边研发新型工具,一边学习新知识,从曾经的打工者蜕变成了一名创业“新农人”,陈敏儒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从接手葡萄育苗事业,2016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了葡萄种植技术。2023年又参加全国“头雁”项目培训,进一步学习到了新知识和新理念。

_DSC6446

图为杨凌的金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内,工人正在对葡萄种苗进行装车。

走进杨凌金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两堆打包好的葡萄种苗码放整齐。陈敏儒介绍,这两堆葡萄种苗,其中一堆有1.1万株,将销往新疆农大;另一包6万多株,将销往河北秦皇岛,10号前后就要通过快递发走,连日来持续不断的订单让自己非常忙碌,也格外充实

“合作社每年育苗有200万株,包含了阳光玫瑰、户太等30多个葡萄品种,主要销往陕西、西藏、四川、山东等全国各地。”陈敏儒介绍道,“当前合作社仅剩余10余万株,杨凌的种苗特别畅销,很受客户青睐。”

最让陈敏儒感到自豪的是,新年前不久,西藏一家企业采购了28万株葡萄种苗。陈敏儒介绍,凭借纯度高、品质好的优势,每年西藏地区都会大量采购葡萄种苗。10余年来,总共采购超过了300万株,如今杨凌的葡萄种苗,适应了青藏高原上的气候条件,也为当地葡萄产业发展奠定了根基。“我也经常赶赴西藏,为当地葡萄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指导”陈敏儒说。

_DSC6464

2018年,杨凌金园葡萄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陕西省产品质量重点推荐单位。

自从拿起父亲的育苗“接力棒”,陈敏儒便一心扑在了葡萄育苗事业上,如今已深耕了10余年。“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专心干一件事,让更多的地区能种植上高品质的葡萄,这是我的梦想。”陈敏儒说。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李煜强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