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武都区擘画和美乡村新图景:生态与人文共美 发展与治理同频

2025-03-26 11:59:24   

穿行在武都区的青山绿水间,三河镇的非遗工坊里,老艺人指尖翻飞编织麻柳刺绣;汉王镇的“共享菜园”中,游客体验采摘乐趣;洛塘镇的数字乡村平台上,村民轻点屏幕办理医保缴费……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今年以来,武都区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塑形、产业强基、文化铸魂、善治赋能,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8个,打造特色产业融合示范带3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6%,乡村振兴的“和谐之美”触手可及。  

20250326120024902-51-1634e.png

在裕河镇八福沟村,白墙黛瓦的民居与千年古茶树相映成趣,村民赵志强正在生态洗衣亭边浣洗:“过去污水直排溪流,现在村里建起污水处理站,溪水清得能看见鱼群。”武都区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保留乡土肌理改造危旧房2300户,建成生态廊道68公里,打造口袋公园32个,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在姚寨沟景区,智慧监测系统实时显示负氧离子浓度:“生态管家”APP引导村民参与山林巡护,今年以来发现并处置生态问题1200余件,真正实现“山水林田村”生命共同体协同治理。  

桔柑镇大岸庙村的油橄榄智慧产业园内,物联网系统精准调控水肥,橄榄果压弯枝头。“通过‘龙头企业+联合社+农户’模式,我们开发出橄榄油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户均增收2.3万元。”产业园负责人介绍。武都区聚焦花椒、油橄榄、中药材三大地标产业,建成数字化种植基地42万亩,培育“乡字号”品牌36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在安化镇艾草产业园,村民李凤霞边包装艾草足浴包边算账:“土地流转收租金、车间务工赚薪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一年能挣5万多!”    

从云雾茶山到白龙江畔,从数字田园到文化村落,武都区正以系统思维编织乡村全面振兴的经纬。当传统农耕文明遇见现代治理智慧,当绿水青山邂逅创新动能,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的和美故事,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的鲜活注脚。(赵振)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