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康县阳坝镇:一片绿叶染青山 全域茶香富万家

2025-04-02 16:27:40   

春日的康县坝镇,层叠的茶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嫩绿的芽尖随风轻颤,采茶人的身影点缀其间。从茶农手中的鲜叶到消费者杯中的茶汤,从传统种植到产业链打造,阳坝镇以“茶”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

20250402163011274-30-1e3b3.jpg

“阳坝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阳坝茶‘青翠透金,栗香甘淳’的优良品质。目前全镇茶园面积达3.2万亩,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茶农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特别是在茶园管护过程中,在茶农主动管护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打造高标准茶园,规范化开展茶园管护,重点突出无重金属污染、无化学肥料、无使用农药。在品质塑造方面,不断改良传统手工制作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的现状,引进先进设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统一加工、采摘、挑选标准,鼓励茶企外出学习先进理念和加工工艺,确保产品品质。在宣传推介方面,我们做足了茶文旅融合的文章,打造‘可参观、可体验、可游玩’的综合体,推出观光、采摘、茶艺等体验项目,同时开发茶膳等美食,发展游客后备箱经济,真正实现‘以茶促旅、以旅代茶’的发展模式。”康县阳坝镇人大主席胡国良对记者介绍道。

走进时下的阳坝镇宋家沟村,临近清明,天气晴好,茶园里老茶树的新芽,在春风的轻抚中正努力舒展着身躯,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气息。

“这是我家茶园,共计15亩,今天采摘的是龙井43号,通过秋季管理,现在气温回升,茶叶长势非常好,我们希望多采点,卖个好价钱。”康县阳坝镇宋家沟村茶农冯明全笑着说道。

20250402163010517-31-ff994.jpg

不远处,同村的茶农杨晓菊也在忙碌。52岁的她将家里的10亩茶园大部分种上了龙井43号。“采摘的茶叶鲜叶直接卖给茶厂,收入稳定,还能腾出时间照顾老人。”她笑着说。这些茶农的故事,是阳坝镇6000万元茶产业产值最朴实的注脚。  

“我们阳坝茶叶呢,有个独特的地理优势,我们有三个特点,高海拔、高纬度、高香气,这是其他茶产区所不具备的一个条件,这是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康县的茶叶,经过多年经营,在消费者中形成非常良好的口碑,茶叶‘黄亮透金、高香气’,深受消费者信赖。”康县茶叶协会会长李满福说。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阳坝镇地处北亚热带边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被茂盛,土壤疏松,最适宜茶叶生长。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左右的中高半山,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优越,所产茶叶香气天成,独具特色,冲泡后香气高扬、回甘持久,消费者一尝便知是阳坝味道。

20250402163011182-69-4e506.jpg

如今,阳坝镇的茶香早已飘出深山,成为康县全域茶产业发展的缩影。据了解,截至2024年,全县现有茶园6.07万亩,茶叶社会总产量达1020吨,茶叶总产值达1.02亿元。

从政府引导高标准种植到茶叶品牌建设,从茶企创新工艺到茶农抱团发展,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产业链日趋成熟。电商平台上,龙井、毛尖、红茶等产品销往全国;茶园里,游客体验采茶制茶,品味茶膳民宿;工厂里,制茶设备与老师傅的匠心交融,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一片茶叶,绿了山野,富了百姓,美了乡村。茶园里的新芽在竹篓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当生态优势遇上产业匠心,当一片绿叶联动全域发展,乡村振兴的答卷便有了最沁人心脾的茶香。(寇正欣 李婷)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