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8:11:26
在商洛市镇安县东岭村一组的青石板路上,总能看到杨峰忙碌的身影,作为片区片长兼公益岗工作人员,他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得民心,在平凡岗位书写着不平凡的民生答卷。
民情日记里的温暖密码
"张婶家屋顶漏水需要协调修缮""王大爷的慢性病药快吃完了"......翻开杨峰的民情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片区内328户村民的"家长里短"。面对人口密度大、社情复杂的片区,他创新实施"早巡+夜访"工作法,利用清晨巡查环境卫生、傍晚入户走访的特殊时段,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在孤寡老人李桂芳家中,杨峰定期帮老人进行养老保险认证。"现在手机操作太复杂,多亏小杨手把手教我。"李奶奶指着墙上的"便民联系卡"说。这张印着杨峰联系方式和服务事项的卡片,已成为片区老人们的"安心卡"。三年来,他累计为特殊群体代办事务270余件,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100%。
冰封管道的72小时攻坚战
2023年12月,极端寒潮导致片区供水系统瘫痪。杨峰顶风冒雪逐户排查,发现3处主管道冻裂、5个水表井结冰。他连夜组织15名村民成立抢修队,在零下10℃的严寒中,用铁锹破开冻土,人工开挖30米管道。"杨片长自己跳进冰水里焊接管道,冻得嘴唇发紫还在指挥施工。"村民赵建国回忆道。
经过三天两夜的连续奋战,当汩汩清水重新流入村民家时,杨峰却因重感冒躺在了卫生室。这场"供水保卫战"催生了东岭村首个应急互助机制,如今每个片区都组建了由水电工、青壮劳力组成的志愿抢险队。
环境蝶变的治理经
面对冷安路沿线"垃圾围村"的顽疾,杨峰摸索出"三清三教"工作法:清理陈年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污水沟渠;教垃圾分类、教资源利用、教庭院美化。他带头跳进齐腰深的排水沟清淤,带动32户村民自发参与环境整治。
如今,曾经的卫生死角变身"口袋花园",废弃石磨盘垒成景观墙,破陶罐种上各色花卉。村民周淑华笑着说:"现在我家小孙女都成了环保监督员,看见垃圾就要捡。"片区垃圾分类准确率从不足20%提升至85%,获评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
"民生工作就像绣花,既要胸怀全局又要针脚细密。"杨峰抚摸着褪色的工作证,上面"为人民服务"的烫金字依然醒目。这位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片长"的基层工作者,正用他的"铁脚板"续写着新时代的"枫桥经验"。
通讯员 侯兴华 余培 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冯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