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19:27:03
在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实施背景下,地方肉牛品种的保护与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在陕岗站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雷初朝教授、杨武才副教授,以及宝鸡综合试验站马伟东站长,赴山东开展渤海黑牛产业发展专项调研。此次调研旨在通过总结渤海黑牛保种、改良与利用经验,为秦川牛等地方优良品种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实验站成海建站长的协调下,专家团队深入渤海黑牛核心产区滨州市无棣县。无棣县作为渤海黑牛的主产区,拥有丰富的保种资源和悠久的养殖历史。作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渤海黑牛现存栏量7000余头,具有独特的种质特性。在渤海黑牛保种场和国家核心育种场,专家团队重点考察了种群结构、种群数量、血缘结构、生产性能、保种技术体系、选育进展及产业化开发现状等情况,并就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基因多样性保护等核心技术提出优化建议。
专题座谈会上,渤海黑牛保种场和核心育种场负责人杨占刚介绍了渤海黑牛的保种、改良和运行模式,宝鸡站马伟东站长则系统阐述了秦川牛保种选育的最新进展。与会专家对比分析发现,两品种均具备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好等共性优势。专家建议,渤海黑牛可引入秦川牛保种过程中的基因监测与保护手段,完善渤海黑牛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防止优良基因流失;秦川牛可借鉴渤海黑牛"地理标志+文旅融合"经验,探索适合秦川牛产业的发展路径,如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达到“以用促保、以保促用”,推动秦川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专家团队表示,将持续深化科研攻关,重点突破种源保护、良种扩繁等关键技术,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技支撑。此次调研不仅加强了品种间的技术交流,更为推动我国肉牛种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同时,调研期间专家团在山东农机所岗位专家孙志民协助下调研了畜牧机械设备,在临沂综合试验站站长韩广星的协调下调研了蒙山牛保种场。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胡润田